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晋书·曹毗传》:“ 安期 解褐於秀林,渔父罢鉤於长川。” 唐 陈子昂 《麈尾赋》序:“甲申岁,天子在 洛阳 ,余始解褐,守麟臺正字。”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解褐未赴官,归来卧林壑。”
解褐ㄐㄧㄝˇ ㄏㄜˊjiě hé解去平民所穿的衣服,易上官服。指入仕。《晉書.卷九二.文苑傳.曹毗傳》:「安期解褐於秀林,漁父擺鉤於長川。」《梁書.卷二.武帝本紀中》:「不通一經,不得解褐。」
解褐-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解褐
【出典】 《晋书》卷九二《曹毗传》引《对儒》:“安期解褐于秀林,渔父摆钩于长川。”《南史》卷六《梁本纪上·武帝纪上》:“(天监)四年春正月癸卯,诏‘自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甘、颜,勿限年次。’”
【释义】 解褐,脱去平民的粗布衣换上官服,意指入仕。
【例句】 解褐恩新,今岁吾家第四人。(葛胜仲《减字木兰花·公弼侄初授官,以此劝酒》724)这里以“解褐”指作者的侄儿葛公弼从布衣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