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谓某事物对另一事物构成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四节:“社会经济的性质,不仅规定了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又规定了革命的动力。”
泛指定出具体要求。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二:“我们对于这项工作是规定了这样的步骤的。”
事先对某一事物所作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如:必须按期完成任务,同时又必须符合质量规定。
guī dìng
1、按照国家的规定,学生每学期都要缴纳学杂费。
2、规定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
3、我们的做法并不符合原始规定,但小组除掉了四个跨国犯罪分子并拯救了一个男孩的生命。
4、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5、我们班百分之九十八的同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6、保密规定千万条,关键落实第一条。
7、法律规定人人平等,不论高贵和卑贱。
8、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9、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
10、作战计划要预测敌人所能为之一切,并规定打破他的各种手段于其中。
11、医院有规定,危重病人须派专人看护。
12、我们提前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植树任务。
13、教学楼的质量完全合乎设计规定的标准。
14、他无论做什么事都按照规定一板一眼的,绝不马虎塞责。
15、学校规定,午休时间学生不可随便出入校门。
16、大会规定,任何国家的教练员都不能随同队员进入比赛场地。
17、对于学校的规定,他一向阳奉阴违,也难怪会被记过。
18、这项规定大家都要遵守,谁也不能例外。
19、有些歌舞厅不顾法律的规定,放些靡靡之音。
20、若作壁上观,则难以进入作者的规定情景。
21、这项规定非常严厉,一点儿不留余地。
guī dìng
1、[规矩]guī ju
1.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老~。立~。守~。按~办事。 2.(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人。字写得很~。
2、[原则]yuán zé
1.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性。~问题。坚持~。基本~。 2.指总的方面;大体上:他~上赞成这个方案,只在细节上提了些意见。
3、[章程]zhāng chéng
3、[章程]zhāng cheng
指组织的规程或办事条例,也泛指各种制度 。
〈方〉指办法;主张
4、[划定]huà dìng
1.固定或确定界限。 2.把划为;把列为;标明。
5、[端正]duān zhèng
1.物体不歪斜;物体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五官~。字写得端端正正。 2.正派;正确:品行~。 3.使端正:~学习态度。
6、[轨则]guǐ zé
规则;准则。《史记·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於六律。”唐 杨炯《隰川县令李公墓志铭》:“诸侯取其轨则,四海瞻其仪表。”《清史稿·礼志一》:“顺治 三年,詔礼臣参酌往制,勒成礼书,为民轨则。”郭沫若《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言谈合乎轨则,行为揆乎正义,好恶是非都得其正。”
7、[规则]guī zé
1.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交通~。书刊借阅~。饭店管理~。 2.规律;法则:自然~。造字~。 3.(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整齐:~四边形。这条河流的水道原来很不~。
8、[特定]tè dìng
1.特别指定的:~的人选。 2.某一个(人、时期、地方等):~环境。~的历史时期。
9、[限定]xiàn dìng
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加以规定:~报名时间。讨论的范围不~。
10、[礼貌]lǐ mào
1.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有~。讲~。 2.有礼貌:他很~地给大家鞠了一个躬。~待人。
11、[法则]fǎ zé
1.规律:自然~。 2.法规。 3.模范;榜样。
12、[规章]guī zhāng
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依据制定机关的不同可分为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两大类。前者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后者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