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知识。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五》:“每幸郡国,见父老掾吏,问数十年事,吏民皆惊喜。令自以见识,各尽力命焉。” 宋 张载 《张子语录·后录上》:“自 孟子 后,儒者无他见识。”《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他是有势力的人,却又醉了,怎与他一般样见识。”
指武艺。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一折:“则俺这兄弟 张飞 谁近的,他端的有见识,使一条点钢鎗敢与万人敌。”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二折:“则説他有见识,则説他多智谋。”
主意;计策。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又使见识往邻舍家借宿一夜,却与汉子通同计较,一处逃走。”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针线拘繫,缝半边忘半边,错了见识。”《西游记》第三五回:“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就将根本从头説出。”
认识我。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宿瘤女》:“﹝ 閔王 ﹞使使者加金百鎰,往聘迎之。父母惊惶,欲洗沐,加衣裳。女曰:‘如是见王,则变容更服,不见识也,请死不往。’於是如故随使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 殷 狼狈而行,惧无投止。遇一媪来,睹其状,曰:‘ 殷先生 喫苦矣!’ 殷 戚然诉状,问何见识。媪曰:‘余即石室中灸瘤之病嫗也。’”
谓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红楼梦》第五二回:“ 黛玉 笑道:‘带来了,就给我们见识见识也罢了。’” 朱自清 《<经典常谈>序》:“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jiàn shi
1、旅游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2、更少的消遣。适量的信息。更多的见识。
3、学问渊博,见识会就自然多,理解的自然透彻,言辞就会通达。
4、真正伟大的人,是由行动使他人见识其不凡之处。
5、一时的挫折往往可以通过不屈的搏击,变成学问及见识。
6、眼高手低主要是由于见识太少,声名显赫主要是由于厚积薄发,设计师切忌浮躁。
7、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让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
8、一个人应该具备四识:知识、常识、胆识、见识。
9、这次到农村参观,我长了许多见识。
10、暑假时,爸爸带我到北京旅游,说让我见识见识。
11、他常接触各方面的代表人物,见识很广。
12、他学富五车,见识宏博,深受学生的敬仰。
13、我从小就住在乡下,坐井观天,没啥见识。
14、这个人见识短浅,只不过是个井底之蛙罢了。
15、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6、我们要以人为鉴,使自己增长见识,少犯错误。
17、他那种人,简直不可理喻,别去跟他一般见识。
18、他见识短浅如坎井之蛙不足为谋。
19、到上海这一趟可真是不虚此行,事情也办了,见识也长了。
20、这一席话真是发蒙振聩,教人大长见识。
jiàn shi
1、[主见]zhǔ jiàn
(对事情的)确定的意见:众说纷纭,他也没了~。
2、[目力]mù lì
视力。
3、[眼光]yǎn guāng
1.视线:大家的~都集中到他身上。 2.观察鉴别事物的能力;眼力:这辆车挑得好,你真有~。 3.指观点:老~。用发展的~看问题。
4、[见解]jiàn jiě
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凡事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
5、[见地]jiàn dì
对事物的认识和主张:很有~。
6、[见闻]jiàn wén
见到和听到的事:~广。增长~。
7、[观点]guān diǎn
1.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生物学~。纯技术~。 2.特指政治观点:没有正确的立场,就不会有正确的~。
8、[看法]kàn fǎ
kàn fǎ的又音。义同“看法kàn fǎ”。
9、[视力]shì lì
在一定距离内眼睛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也叫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