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道,拦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九山王》:“翁患马少,会都中解马赴 江 南,遣一旅要路篡取之。由是 九山王 之名大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后闻妇不屈死,益悲。冤塞胸吭,无路可伸。每思要路刺杀 宋 ,而虑其扈从繁,儿又罔託。”
重要的道路;主要的道路。
《北史·李崇传》:“ 崇 乃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闻鼓皆守要路。”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诗:“悬旌要路口,倚剑短亭中。” 茅盾 《子夜》十:“镇里的一营兵只够守住那条到县里去的要路。”
显要的地位。
《新唐书·崔湜传》:“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於人哉!”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如今那有才学的受穷困,几时得居要路为卿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荐记》:“凡要路有相识,恳其致札所辖上司以求青照,然此为下乘説法。”
要路要路丨ㄠˋ ㄌㄨˋyàolù1.〈書〉重要的道路;主要的道路。[例]懸旌~口,倚劍短亭中(唐‧杜甫〈寄司馬山人詩〉)。2.〈書〉比喻顯要的地位。[例]如今那有才學的受窮困,幾時得居~為卿相(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三折》)。
要路-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要路ㄧㄠˋ ㄌㄨˋyào lù①要衝要衝①必經的道路。《北史.卷四三.李崇傳》:「崇乃村置一樓,樓懸一鼓,盜發之處,雙槌亂擊。四面諸村,聞鼓皆守要路。」②顯重的地位。《舊唐書.卷七四.崔仁師傳》:「丈夫當先據要路以制人,豈能默默受制於人也。」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遞呈蘇渙侍御〉詩:「致君堯舜付公等,早據要路思捐軀。」
yào lù
1、[要冲]yào chōng
全国的或某一个地区的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兰州向来是西北交通的~。
2、[冲要]chōng yào
1.处于全国的或某一个地区的重要道路的会合点,因而形势重要:徐州地处京沪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叉点,是个十分~的地方。 2.指重要的职位: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