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良马名。
《吕氏春秋·离俗》:“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 高诱 注:“飞兔、要褭,皆马名也,日行万里。”《淮南子·原道训》:“驰要褭,建翠盖。”
要褭
马名。亦作“騕褭”。《吕氏春秋·离俗》:“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羂騕褭。”注引张揖云:“马金喙赤色,日行万里者。”参见“飞兔”(33页)。谓虹。《山海经·海外东经》:“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郭璞注:“音虹。”按:,即虹字之别写。《尔雅·释天》云:“蝀,虹。”郭璞注:“俗名为美人虹。”《诗·鄘风·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蝃,音帝。蝃蝀,即蝀。此在东之蝃蝀,盖暮虹。虹随日所映,故朝西而暮东。见于《海外东经》君子国北之“”,亦暮虹,云“各有两首”者,大约并霓包括言之。《毛诗正义》引《郭氏音义》云:“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闇者为雌,雌曰霓。”虹霓之见,古人以为“阴阳交”(《古微书》辑《春秋纬元命苞》),《淮南子·说山》云:“天二气则成虹。”“两首”者,亦“交”之象。故《诗·鄘风·蝃蝀》以刺奔女。《诗·曹风·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婉兮娈兮,季女斯饥。”朝,即朝虹;斯饥,饥于爱也。则虹所象征者,亦已明矣。《尔雅》“蝀”郭注所谓“俗名美人虹”者,固自有其古传。南朝米刘敬叔《异苑》卷一云:“晋义熙初,晋陵薛愿有虹饮其釜澳,须臾噏响便竭。愿辇酒灌之,随投随涸,便吐金满釜,于是灾弊日祛而丰富岁臻。”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五云:“韦中令镇蜀之日,与宾客宴于西亭,或暴风雨作,俄有虹霓自空而下,直入于亭,垂首于筵中,吸其食馔且尽焉。其虹霓首似驴,身若晴霞状,公惧且恶之。……旬余就拜中书令。”此虽皆后起之说,然虹见于人家之为祯祥则无异辞。参见“美人虹”(242页)。双头蛇
要褭ㄧㄠ ㄋㄧㄠˇyāo niǎo古代駿馬的名字。《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飛兔、要褭,古之駿馬也。」也作「騕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