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形,故称。又名花衣、蟒服。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辞岁》:“凡除夕,蟒袍补褂走謁亲友者,谓之辞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原来那位新人,早已把凤冠除下,却仍旧穿的蟒袍霞帔,在新牀上摆了一副 广东 紫檀木的鸦片烟盘,盘中烟具,十分精良,新人正躺在新牀吃旧公烟呢。”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旧戏行头中的蟒袍长靠,仍得用一主色,使全体有混一的倾向的。”参阅《清通志·器服三》。
蟒袍蟒袍ㄇㄤˇ ㄆㄠˊmǎnɡpáo1.清代皇帝及皇太子著龍袍,而其下的皇子、親王與品官在慶典時所穿的禮服則為蟒袍。源於明代的蟒衣。皇子、親王為九蟒、五爪,用色為金黃色;品官則為八至五蟒、四爪,用色為金黃以外的顏色,主要隨官秩而異。[例]~玉帶。2.傳統戲曲中帝王將相、后妃等角色所穿的袍服,其上繡有金色蟒紋。[例]他穿起~,扮起官員,竟有幾分樣子。
蟒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蟒袍mǎnɡpáo
名明清时大臣所穿的礼服,上面绣有金黄色的蟒。
mǎng páo
1、又名蟒袍,是帝王将相等高贵人物在正式场合所穿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