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虵脂”。蛇的脂肪。比喻人的心力。
汉 刘向 《新序·节士上》:“ 晋文公 反国,酌士大夫酒,召 咎犯 而将之,召 艾陵 而相之,授田百万。 介子推 无爵,齿而就位,觴三行, 介子推 奉觴而起曰:‘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虵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虵脂尽乾,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 文公 曰:‘嘻,是寡人之过也。’”
蛇脂蛇的脂肪。比喻人的心力。
●汉刘向《新序·节士上》:“晋文公反国,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
蝮蛇脂
目录
“蝮蛇脂”在《*辞典》
“蝮蛇脂”在《中华本草》
《*辞典》:蝮蛇脂
【出处】
《本草拾遗》
【拼音名】
Fù Shé Zhī
【来源】
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脂肪。
【功能主治】
《纲目》:绵裹塞耳聋,亦敷肿毒。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蝮蛇脂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
Fù Shé Zhī
【英文名】
Pallas pit viper fat
【来源】
药材基源:为蝰科动物蝮昆的脂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kistrodon halys (Pallas)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捕捉后,剖腹取其脂肪,鲜用。
【原形态】
蝮蛇,全长60cm左右。头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正脊有两行深棕色圆斑,彼此交错排列略并列,背鳞外侧及腹鳞间有1行黑褐色不规则粗点,略呈星状;腹面灰白,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细点。鼻间鳞宽短,排成“∧”形;眶前鳞2,眶后鳞2(3),眶璨来新月形,颞鳞2+4(3);上唇鳞2-1-4(2-1-3、3-1-4)式。背鳞21(23)-21-17(15)行,中段最外行平滑或均具棱;腹鳞137-173,肛鳞完整;尾下鳞29-54对,少数为单行。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平原、丘陵及山地,活动于稻田、耕作区、草地以及住宅附近。以鱼、蛙、鸟、鼠等为食。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
【性味】
味甘;性温;有毒
【归经】
肾;肝经
【功能主治】
解毒。主耳聋、肿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
【各家论述】
《纲目》:绵裹塞耳聋,亦敷肿毒。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