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多年生缠绕藤本,地下具块茎,外紫黑色,内为棕红色,煮汁染丝绢为薯莨绸,也称拷绸。也可染棉、麻织物和鱼网、渔衣等,使利水耐用。
薯莨薯莨ㄕㄨˇ ㄌ丨ㄤˊshǔliánɡ植物名。多年生藤本。穗狀花序,地上有纏繞莖,地下有塊莖。塊莖也叫薯莨,外表紫黑色,裡面棕紅色,含膠質,可以做染料。
薯莨-薯莨
目录
“薯莨”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薯莨”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薯莨
【拼音名】
Shǔ Lànɡ
【别名】
山猪薯、山羊头、朱砂莲[湖南]、茹榔、金花果、红孩儿
【来源】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以块茎入药。四季可采,取较大的块茎,留存小者或部分繁殖,鲜用或晒干。
【性味】
苦、微酸、涩,平。
【功能主治】
活血补血,收敛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泻;外用治烧伤。
【用法用量】
0.4~3钱;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薯莨
【出处】
1.《唐本草》:赭魁,大者如斗,小者如升,叶似如蘅,蔓生草木上。陶所说者,及土卵尔,不堪药用,梁、汉人名为黄独,蒸食之,非赭魁也。2.《梦溪笔谈》:《本草》所论赭魁,皆未详审,今赭魁南中极多,肤黑肌赤,似何首乌。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槟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
【拼音名】
Shǔ Lànɡ
【英文名】
Shouliang Yam Rhizome
【别名】
赭魁、薯良、鸡血莲、血母、朱砂七、红药子、金花果、红孩儿、孩儿血、牛血莲、染布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cirrhosa Lour.[Dioscorea rhipogonoides Oliv.]采收和储藏:5-8月采挖,洗净,捣碎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薯莨,藤本,粗壮,长可达20m左右。块茎一般生长在表土层,为卵形、球形、长圆形或葫芦状,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断面新鲜时红色,干后紫黑色,直径大的可达20cm以上。茎绿色,无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柄长2-6cm;叶片革质或近革质,长椭圆形至卵形,或为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5-20cm,宽2-14cm,先端渐尖或骤不,基部圆形,有时呈三角状缺廖,全缘,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背面粉绿色;基出脉3-5网脉明显。雄花序重穗状,通常排列呈圆锥状花序,长2-14cm,或更长;‘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长约2mm,内轮小,倒卵形;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雌花外轮花被片较内轮大。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圆形,长1.8-3.5cm,宽2.5-5.5cm;种子着生在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脱落。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1500m的山坡、路旁、河谷边的杂木林、阔中林中灌丛中或林边。资源分布:分布于泊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块茎叶长圆形、卵圆形、球形或结节块状,长10-15cm,直径5-10cm。表面深褐色,粗裂,有瘤状突起和凹纹,有时具须根或点状须根痕。纵切或斜切成块片,多数呈长卵形,长3-12cm,厚0.2-0.7cm。外皮皮皱缩,切面暗红色或红黄色。质硬而实,断面颗料状,有明显的或隐约可见红黄相间的花纹。气微,味涩、苦。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木栓层较厚,细胞壁微木化,皮层中有分泌细胞散在,长径54-102μm,内皮层细胞1列,切向扁小。维管束外韧型,稀疏散在。薄壁细胞中含鞣质、淀粉粒。淀粉粒卵圆形,长径14-20μm。
【化学成份】
块茎主要含缩合鞣质及甙类,已分离得到酚性糖甙如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甙(3,4-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 glucoside),根皮酚葡萄糖甙(phloroglucinol glucosicde)等及鞣质右旋儿茶精(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和它们的二聚体:原矢菊素(procyanidin)B-1、B-2、B-5、,三聚体:原矢车菊素C-1,儿茶精(4α-6)-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catechin(4α-6)-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表儿茶精-(4β-6)-表儿茶精-(4β-8)-儿茶精[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4β-8)-catechin],四聚体: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另含大量糖、淀粉及维生素C(vitamin C).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家兔灌服薯莨煎剂1.5 g/kg,其出血时间较正常分别缩短48%及36.5%。20%乙醇浸液或10%煎剂0.2ml在麦氏浴皿中对小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20%乙醇浸液0.05-0.1ml静脉注射对蟾蜍在体心脏活动无影响;0.15-0.2ml则使心跳抑制,最后心室停跳,但心房跳动仍能维持一段时间。煎剂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99.9g/kg。
【毒性】
毒性小鼠皮下注射煎剂,半数致死量为68.8±9.1g/kg。醇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取粉末5g,加水30ml振摇后,滤过。1.取滤液加1%明胶试液或1.5%咖啡因试液,均发生乳白色沉淀。(检查鞣质类).2.取滤液加1%三氯化铁试液,立即发生绿色反应。(栓查鞣质或酚类)。
【性味】
味苦;性凉;小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磨汁涂。
【附方】
①治产后出血:薯莨根晒干研末,外敷。(11)治毒蛇咬伤:薯莨根磨醋外涂。(⑨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别录》:主心腹积聚,除三虫。2.《药性考》:浸酒服,能活血。3.《贵州民间方药集》:止腰痛,内伤吐血。
【临床应用】
1.止血:对妇科痢疾:取血娃、地榆各3钱,水煎,每日2次分服。治疗22例,治愈20例。症状消失和大便镜检阴性平均在服药后5天。此外,红孩儿内服对贫血似有一定疗效;对母乳缺乏者可增加奶量。
【摘录】
《中华本草》
shǔ liáng
1、服装布料,正名黑胶绸,又名薯莨绸、莨绸,花纹精美者叫莨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