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庄子·逍遥游》:“﹝斥鴳﹞翱翔蓬蒿之间。”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明 李梦阳 《汉京篇》:“ 霍氏 门前狐夜号, 魏其 池馆长蓬蒿。” 峻青 《秋色赋·夜宿灵山》:“看到的是满地荒草,遍野蓬蒿。”
借指荒野偏僻之处。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山居泽处,蓬蒿墝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并世奇男淑女,慧业天生,湮没蓬蒿,姓名翳寂,岂少也哉!”
茼蒿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茼蒿》。
蓬蒿蓬蒿ㄆㄥˊ ㄏㄠpénɡhāo1.植物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葉倒披針形,開黃色或白色花。嫩莖和葉有特殊氣味,為冬季常見之蔬菜。也作「茼蒿」。2.飛蓬和蒿草的合稱;泛指荒草、雜草。[例]遍野~。3.〈書〉借指鄉間野外或民間。[例]我輩豈是~人(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詩〉)。
蓬蒿-辞源3【蓬蒿】㊀蓬草與蒿草。泛指雜草。禮 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並興。”國語 吳:“譬如農夫作耦,以刈殺四方之蓬蒿。”㊁借指草野,鄉間。唐 李白 李太白詩十五 南陵别兒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péng hāo
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