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像浮萍一样漂流的行踪。
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萍踪浪迹
【拼音】:píng zōng làng jì
解释
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恨怱怱,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示例
只是此人不是本国之人,~。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近义词
漂泊不定、飘蓬断梗
反义词
安营扎寨、安居乐业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行踪无定
英文
have no fixed abode because of constant traveling
萍踪浪迹(无)萍踪浪迹(2)喻踪迹无定。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只是此人不是本国之人,萍踪浪迹。嫁了他,须随着他走。”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你须不是这里人,今入赘我家,不知到底萍踪浪迹,归于何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老衲萍踪浪迹,来朝一苇度西。”
●《红楼梦》第六六回:“他是萍踪浪迹,知道几年才来?岂不白耽搁了大事?”
萍踪浪迹(3)(无)
元末明初-施耐庵-六回-《水浒传》:萍踪浪迹入东京,行尽山林数十程。
明-徐霖--《绣襦记·堕计消魂》:这样人家,萍踪浪迹,你那里去寻他。
清-曹雪芹-六六-《红楼梦》:你(指柳湘莲)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明-凌濛初-三-《二刻拍案惊奇》:(桂娘道)你须不是这里人,今人赘我家,不知到底萍踪浪迹,归于何处?
明-杨柔胜--《玉环记·一四·韦皋延宾》:近日山东寓居,遭兵火数年狼狈,萍踪浪迹,此生无所依。
清-曹雪芹-第四七回-《红楼梦》:宝玉道:“我也正为这个,要打发焙茗找你,你又不大在家,知道你天天萍踪浪迹,没个一定的去处。”
明-凌濛初-卷二-《二刻拍案惊奇》:天台张主,岂敢不从。只是此人不是本国之人,萍踪浪迹。嫁了他,须随着他走。
元末明初-施耐庵-六回-《水浒传》:萍踪浪迹入东京,行尽山林数十程。
明-徐霖--《绣襦记·堕计消魂》:这样人家,萍踪浪迹,你那里去寻他。
清-曹雪芹-六六-《红楼梦》:你(指柳湘莲)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明-凌濛初-三-《二刻拍案惊奇》:(桂娘道)你须不是这里人,今人赘我家,不知到底萍踪浪迹,归于何处?
明-杨柔胜--《玉环记·一四·韦皋延宾》:近日山东寓居,遭兵火数年狼狈,萍踪浪迹,此生无所依。
清-曹雪芹-第四七回-《红楼梦》:宝玉道:“我也正为这个,要打发焙茗找你,你又不大在家,知道你天天萍踪浪迹,没个一定的去处。”
明-凌濛初-卷二-《二刻拍案惊奇》:天台张主,岂敢不从。只是此人不是本国之人,萍踪浪迹。嫁了他,须随着他走。
píng zōng làng jì
1、他一生萍踪浪迹,四海为家。
2、他是个旅行家,一生萍踪浪迹,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
píng zōng làng jì
1、[东奔西走]dōng bēn xī zǒu
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
2、[浪迹萍踪]làng jì píng zōng
浪迹:四处流浪;萍踪:象浮萍一样,漂浮不定。形容踪迹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样。
3、[漂泊不定]piāo bó bù dìng
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4、[飘蓬断梗]piāo péng duàn gěng
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断树枝。比喻到处漂泊,行踪无定。
5、[断梗飘蓬]duàn gěng piāo péng
梗:植物的枝茎;蓬:蓬蒿,遇风常吹折离根,飞转不已。如同折断的枝茎,飘飞的蓬蒿一般。形容人东奔西走,生活不固定。
6、[梗泛萍飘]gěng fàn píng piāo
断梗、浮萍在水中漂浮。比喻漂泊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