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指自己跟自己或集体内部的成员相互之间(存在某种情况)。
惊扰:惊动扰乱。
自相惊扰
【拼音】:zì xiāng jīng rǎo
解释
自己人互相惊动,引起骚乱。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示例
希望我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切切此布。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
近义词
惊魂未定、惊慌失措
反义词
泰然处之、泰然自若、满不在乎
歇后语
杯弓蛇影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我害怕
英文
alarm one's own group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舒传》:冰、飏等遣前锋进据无锡,遇贼将张健等数千人,交战,大败,奔还御亭,复自相惊扰,冰、飏等并退于钱唐。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李嗣昭与李嗣源夜入汴军,斩将搴旗,敌人扞御不暇,自相惊扰。
现代-巴金-一五-《寒夜》:你看对岸,看江面,看我们周围,多宁静,多和平。大家都很安静,我们何必自相惊扰。
现代-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希望我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
现代-鲁迅--《三闲集·太平歌诀》:南京市近日忽发现一种无稽谣传,谓总理(孙中山)墓行将工竣,石匠有摄收幼童灵魂,以合龙口之举。市民以讹传讹,自相惊扰。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舒传》:冰、飏等遣前锋进据无锡,遇贼将张健等数千人,交战,大败,奔还御亭,复自相惊扰,冰、飏等并退于钱唐。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李嗣昭与李嗣源夜入汴军,斩将搴旗,敌人扞御不暇,自相惊扰。
现代-巴金-一五-《寒夜》:你看对岸,看江面,看我们周围,多宁静,多和平。大家都很安静,我们何必自相惊扰。
现代-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希望我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
现代-鲁迅--《三闲集·太平歌诀》:南京市近日忽发现一种无稽谣传,谓总理(孙中山)墓行将工竣,石匠有摄收幼童灵魂,以合龙口之举。市民以讹传讹,自相惊扰。
zì xiāng jīng rǎo
1、希望我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