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清

读音

sù qīng

同音字

拼音为sù的字 拼音为qīng的字 拼音为su的字 拼音为qing的字

基础解释

彻底清除(坏人、坏事、坏思想):~盗匪。~流毒。

详细解释

  1. 犹清平。多指国家、社会安定太平,法纪严明。

    《汉书·韦贤传》:“王朝肃清,唯俊之庭,顾瞻余躬,惧秽此征。”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二州肃清,四邦咸举。” 唐 柳宗元 《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初公元兄以纯深之行,端直之德,名闻於天下,官至侍御史;持斧登朝,宪章肃清。” 明 宋濂 《邹氏复姓孙氏序》:“ 大明 受命,四海肃清。”

  2. 谓完全削平。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晧书》:“师不踰时, 梁 益 肃清;使窃号之雄,稽顙降闕。”《北齐书·王紘传》:“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 陈 而已。”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折:“若不是 汉 三杰尽力扶持,怎能彀展封疆肃清海内?”

  3. 犹整顿。

    《通典·职官十五》:“ 开元 元年,改 雍州 为 京兆府 ,置牧如故,掌宣风导俗,肃清所部。”《元典章·礼部四·儒学》:“吏民往往不循礼法,轻犯宪章,深不副朝廷肃清风俗,宣明教化之意。”

  4. 指清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皇都品汇》:“迓一元之来復,庆万物以更新,洒扫庭除,肃清家庙。” 徐迟 《精神分析》:“马路是这样被打扫更是这样被肃清的。”

  5. 谓彻底清除坏人、坏事、坏思想等。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臣昨治 济南 ,最为烦剧,野有羣行之盗,里多武断之豪,驯致肃清,始熄凶残之害。”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内黄大盗》:“ 大名 素称逋藪,民情强悍,与 内黄 毘连,凡盗案出,恒彼此为窜逃。年终两省会剿一次,为肃清之计。” 毛泽东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八:“我们应当在自己内部肃清一切软弱无能的思想。”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八章:“ 郑小蔫 告诉 小钢炮 ,后续部队已经进来,正在肃清残敌。”

  6. 形容天气明朗高爽。

    汉 班固 《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 刘禹锡 《始闻秋风》诗:“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臺。”

  7. 犹冷静;冷清。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六:“闲夜肃清,朗月照轩。” 晋 潘岳 《寡妇赋》:“奉灵坐兮肃清,愬空宇兮旷朗。”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述哀>》:“殯宫已肃清,松柏转萧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肃清-中華語文大辭典

肅清

肃清-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肅清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sù qīng

1、必须彻底肃清一切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sù qīng

1、[湮灭]yān miè

湮没。

2、[歼灭]jiān miè

打死、打伤和俘虏敌人全部或大部有生力量,解除其武装,剥夺其抵抗力。

3、[澄清]chéng qīng

3、[澄清]dèng qīng

1.清亮。2.使混浊变为清明,比喻肃清混乱局面。3.弄清楚。

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

4、[扑灭]pū miè

1.扑打消灭:~蚊蝇。 2.扑打使熄灭:~大火。

5、[整肃]zhěng sù

1.严肃:军容~。法纪~。 2.整顿;整理:~衣冠。

6、[淹没]yān mò

(大水)漫过;盖过:河里涨水,小桥都~了。雷鸣般的掌声~了他的讲话。

7、[消亡]xiāo wáng

消失;灭亡。

8、[袪除]qū chú

除去。袪,通“祛”。

9、[消逝]xiāo shì

消失:岁月~。火车的隆隆声慢慢~了。一抹残霞渐渐在天边~。

10、[消除]xiāo chú

使不存在;除去(不利的事物):~隐患。~隔阂。~战争威胁。

11、[毁灭]huǐ miè

毁坏消灭;摧毁消灭:~证据。~罪恶势力。遭到~性打击。

12、[消灭]xiāo miè

1.消失;灭亡:许多古生物,如恐龙、猛犸早已经~了。 2.使消灭;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蚊蝇。~差错。~一切敢于入侵之敌。

13、[杀绝]shā jué

暂未释义

14、[清除]qīng chú

扫除净尽;全部去掉:~积雪。~积弊。~内奸。

反义词

sù qīng

1、[嘈杂]cáo zá

(声音)杂乱;喧闹:人声~。声音~刺耳。

2、[喧杂]xuān zá

喧嚷嘈杂市场上的声音十分喧杂。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