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用丝、棉、麻或金属等制成的细长的东西。
断:长形的东西截成两段或几段。
风筝:一种玩具,在竹篾等做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线断风筝断了线的风筝。喻失去联系,无从寻觅。
●元马致远《集贤宾·思情》套曲:“他便似无根蓬草,任飘零不厌尘埃。假饶是线断风筝,落谁家也要个明白。”
●《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大尹再教放下篮去取时,杳无踪迹。一似石沉大海,线断风筝。”
线断风筝
【拼音】:xiàn duàn fēng zhēng
解释
象放上天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比喻一去不回来的人或东西。
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掴着手分开云雨,腾的似线断风筝。”
示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2卷:“却似石沉沧海,~,不见回来。”
近义词
断线风筝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不回来的事物
元-关汉卿-第三折-《金线池》:掴着手分开云雨,腾的似线断风筝。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大尹再教放下篮去取时,杳无踪迹。一似石沉大海,线断风筝。
元-马致远-套曲-《集贤宾·思情》:他便似无根蓬草,任飘零不厌尘埃。假饶是线断风筝,落谁家也要个明白。
明-冯梦龙-第22卷-《醒世恒言》:却似石沉沧海,线断风筝,不见回来。
元-关汉卿-第三折-《金线池》:掴着手分开云雨,腾的似线断风筝。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大尹再教放下篮去取时,杳无踪迹。一似石沉大海,线断风筝。
元-马致远-套曲-《集贤宾·思情》:他便似无根蓬草,任飘零不厌尘埃。假饶是线断风筝,落谁家也要个明白。
明-冯梦龙-第22卷-《醒世恒言》:却似石沉沧海,线断风筝,不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