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质地。
《逸周书·克殷》:“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尔雅·释鸟》:“ 伊 洛 而南,素质五采皆备成章曰翬; 江 淮 而南,青质五采皆备成章曰鷂。” 唐 杜甫 《白丝行》:“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明 高启 《送周复秀才赋行李中一物得纨扇》:“不画乘鸞女,应怜素质新。”
白晳的容色。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冶容媚姿,铅华素质,伐命者也。”《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盈盈素质,灼灼娇姿。”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融酥作骨,摶粉为肌,素质艷光,虽玉蕊琼英,未足方喻。”
事物本来的性质。
《管子·势》:“正静不争,动作不贰,素质不留,与地同极。” 晋 张华 《励志诗》之四:“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斲,终负素质。” 清 汪懋麟 《忆秦娥》词:“天然素质铅华贱,从教傅粉 何郎 羡。” 朱光潜 《艺文杂谈·欧洲书牍示例》:“ 罗马 在鼎盛时代,文艺的发达登峰造极,书牍的素质也因之提高。”
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亦指素养。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我想:正是这些风雨、阳光、大树、小草……长年累月地陶冶了他的品德和素质。” 孙犁 《澹定集·答吴泰昌问》:“按照我的身体素质,我已经活得够长了。”
素质1.白色质地。
●《逸周书·克殷》:“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
●《尔雅·释鸟》:“伊洛而南,素质五采皆备成章曰翚;江淮而南,青质五采皆备成章曰鹞。”
●唐杜甫《白丝行》:“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明高启《送周复秀才赋行李中一物得纨扇》:“不画乘鸾女,应怜素质新。”
2.白晰的容色。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冶容媚姿,铅华素质,伐命者也。”
●《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盈盈素质,灼灼娇姿。”
●清珠泉居士《雪鸿小记》:“融酥作骨,抟粉为肌,素质艳光,虽玉蕊琼英,未足方喻。”
3.事物本来的性质。
●《管子·势》:“正静不争,动作不贰,素质不留,与地同极。”
●晋张华《励志诗》之四:“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
●清汪懋麟《忆秦娥》词:“天然素质铅华贱,从教傅粉何郎羡。”
●朱光潜《艺文杂谈·欧洲书牍示例》:“罗马在鼎盛时代,文艺的发达登峰造极,书牍的素质也因之提高。”
4.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亦指素养。
●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我想:正是这些风雨、阳光、大树、小草……长年累月地陶冶了他的品德和素质。”
●孙犁《澹定集·答吴泰昌问》:“按照我的身体素质,我已经活得够长了。”
sù zhì
1、为了加强素质教育,学校改革了考试方法。
2、穷人致富靠素质,穷人最宝贵的资源是大脑。
3、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4、知识就是力量,素质决定命运。性格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成功。
5、人最根本的素质,是让别人放心。
6、知识从学习中获得,素质从改善中进步。
7、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
8、健康身体是基础,良好学风是条件,勤奋刻苦是前提,学习方法是关键,心理素质是保证。
9、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10、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11、老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12、学校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
13、经过锻炼,我的身体素质大大增强了。
14、我们要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
15、体育竞赛是一项对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双重考验的活动。
16、在小学推行素质教育,还要克服一些阻力。
17、素质教育意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8、重点大学要为国家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19、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20、国家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21、真的有男生彬彬有礼仅仅是因为从小就有素质有家教。
sù zhì
1、[修养]xiū yǎng
1.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理论~。文学~。他是一个很有~的艺术家。 2.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这人有~,从不和人争吵。
2、[涵养]hán yǎng
滋润养育。
3、[本质]běn zhì
1.本性;固有的品质。 2.哲学范畴。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事物固有的内部联系。由事物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并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与“现象”相对。
4、[素养]sù yǎng
平日的修养:艺术~。
5、[品质]pǐn zhì
1.人的行为、作风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勤劳、勇敢、诚实、谦虚等都是优良的~。 2.物品的质量:中国瓷器~之优良是世界闻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