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庄重。
唐 元稹 《莺莺传》:“俄而 红娘 捧 崔氏 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肢体,曩时端庄,不復同矣。” 宋 苏轼 《和子由论书》:“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又是两个絶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釵荆,端庄俏丽。”
duān zhuāng
1、我的奶奶年轻时是个端庄贤淑的大家闺秀。
2、绿森森的林带,在湛蓝的天幕下显得肃穆、端庄、壮美。
3、雄伟故宫,端庄磅礴,那是祖国文化与历史的永恒。
4、我没有动,心里愤愤地说她这副丑相配我叫阿姨,我的姨妈个个端庄秀丽,哼!
5、她是个端庄秀丽的姑娘。
6、这位姑娘的气质很端庄。
7、几片白色的花瓣,一根绿色的花茎,使茉莉花显得端庄优雅。
8、端庄秀气的鼻子下面,一张小嘴色泽红润,像樱桃似的。
9、幸福的婚姻是对端庄行为的奖赏,不孝的女儿也必将是不贤的妻子。
10、她和蔼,举止端庄。凡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从不坐享其成。
11、端庄即至美,严肃乃极乐。
12、姑娘,你穿的真是端庄。长的那么猖狂。
13、宝红闪银烤漆端庄大方,独创的加厚门板更显厚重。
14、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
15、我觉得随着沆瀣一气的欢闹的高涨,他也变得越发端庄了。
16、神情端庄,给人以安闲舒适的感觉。
17、杰西卡是一个仪表端庄婉丽的女人。
18、她向来不让匆匆忙忙或者大喜若狂来扰乱她的端庄动作。
19、她端庄华贵地走向息金斯夫人。
20、以尊重和端庄对待在公司内工作的人,不管是清洁工还是常务董事。
21、在这天,孔刘穿著黑色的西装,戴著粗框眼镜,端庄肃穆地现身。
22、学生们带着端庄的笑容走进了教室,迎接新的一天的学习。
23、这个画家的作品充满了艺术的韵味和端庄的气质。
24、老师端庄的教学风格,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25、我的奶奶年轻时是个端庄贤淑的大家闺秀。
26、坊上题字均为翰林单兰亭所书,字体端庄幽雅。
27、她是个端庄秀丽的姑娘。
28、姐姐在宴会上的端庄举止,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
29、小明的妈妈总是穿着非常端庄大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0、看到优雅的天鹅在湖面上游动,我觉得它们非常端庄。
31、这位姑娘的气质很端庄。
32、母亲穿上一身白色的旗袍,显得格外端庄大方。
33、姐姐的婚纱照中,她端庄美丽的笑容让人难忘。
34、姐姐在毕业典礼上,穿着端庄的校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35、奶奶对待每一个客人都非常客气和端庄,让人感到温暖。
36、老师的讲话举止非常端庄,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37、端庄即至美,严肃乃极乐。
38、老师的言谈举止始终给人一种端庄而亲切的感觉。
39、一位优秀的演讲者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端庄大方的仪态。
40、妈妈穿着一袭端庄的礼服去参加晚宴。
41、姐姐在婚礼上端庄优雅的样子,让人印象深刻。
duān zhuāng
1、[郑重]zhèng zhòng
严肃认真:~其事。~声明。话说得很~。
2、[慎重]shèn zhòng
谨慎认真:~处理。态度~。
3、[庄严]zhuāng yán
庄重而严肃:态度~。~地宣誓。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4、[肃穆]sù mù
严肃而恭敬。也指环境、气氛使人有凛然之感。
5、[稳重]wěn zhòng
(言语、举动)沉着而有分寸;不轻浮:为人~。态度~。
6、[庄重]zhuāng zhòng
(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态度~。在严肃的场合你要放~点儿。
7、[正经]zhèng jīng
7、[正经]zhèng jing
旧时指十三经。
1.端庄正派。 2.正当的。3.正式的;合乎一定标准的。4.严肃而认真。 5.〈方〉确实,实在 。
8、[凝重]níng zhòng
1.端庄;庄重:雍容~。神态~。 2.(声音)浑厚:~深沉的乐曲。声音~有力。 3.浓重:~的乌云。
9、[得体]dé tǐ
(言语、行动等)得当;恰当;恰如其分:应对~。话说得很不~。
10、[持重]chí zhòng
谨慎;稳重;不浮躁:老成~。
11、[肃肃]sù sù
1.恭敬貌。《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毛 传:“肃肃,敬也。”汉 扬雄《河东赋》:“穆穆肃肃,蹲蹲如也。”明 方孝孺《郊祀颂》:“斋于祠宫,盛服儼恪,肃肃于动,栗栗于言,上帝在兹,敢有弗虔。” 2.严正貌。《诗·小雅·黍苗》:“肃肃 谢 功,召伯 营之。”郑玄 笺:“肃肃,严正之貌。”汉 班固《十八侯铭·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肃肃御史,以武以文,相 赵 距 吕,志安君身。”唐 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贞观 之末,有 昭庆 大法师,魁岸堂堂,威仪肃肃。”清 龚自珍《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毛 传:“肃肃,疾貌。”汉 秦嘉《留郡赠妇》诗之三:“肃肃僕夫征,鏘鏘扬和铃。”唐 杜甫《喜晴》诗:“出廓眺西郊,肃肃春增华。”赵朴初《南京访梅园新村》诗:“晨征肃肃访 梅园,犹有梅花着意妍。” 4.形容网目细密。《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马瑞辰 通释:“肃肃,盖缩缩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缩。’兔罝本结绳为之,言其结绳之状,则为缩缩。”闻一多《古典新义·诗经新义五》:“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诗》‘肃肃’,即‘缩缩’、‘数数’,网目细密之貌也。” 5.阴沉;萧瑟;清冷。《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晋 潘岳《寡妇赋》:“墓门兮肃肃,脩陇兮峩峩。”宋 范成大《寒夜》诗:“肃肃月浸树,满庭穠李花。”清 魏源《中四明山》诗之二:“肃肃空明气,时与诸天遇。” 6.清幽;静谧。汉 张衡《思玄赋》:“出 紫宫 之肃肃兮,集 大微 之閬閬。”唐 沉佺期《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宋 苏轼《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夫人阁》之二:“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肃肃其羽。”毛 传:“肃肃,羽声也。”南朝 宋 谢惠连《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唐 畅当《自平阳馆赴郡》诗:“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鷺起。”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二》:“鳶肃肃展翼,似鶼鶼之鸟,比翼而飞。” 8.象声词。风声。《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漯水》:“南崖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宋 苏轼《寿星院寒碧轩》诗:“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清 孙枝蔚《乌夜啼》诗:“北风肃肃雁不至,残灯欲灭还復燃。”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唐 杜甫《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明 徐祯卿《杂谣》:“狗觫觫,鸡鸣飞上屋,风吹门前草肃肃。”清 梁廷枏《夷氛闻记》:“火箭巨弹,自下上者,肃肃过耳畔,芳 谈笑自若。”
12、[严肃]yán sù
1.(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他是个很~的人,从来不开玩笑。会场的气氛既~又隆重。 2.(作风、态度等)严格认真:~处理。 3.使严肃:~党纪。~法制。
13、[端凝]duān níng
端庄,凝重。
14、[严格]yán gé
1.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管理。他对自己要求很~。 2.使严格:~财经纪律。
15、[庄敬]zhuāng jìng
庄严恭敬。
16、[端正]duān zhèng
1.物体不歪斜;物体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五官~。字写得端端正正。 2.正派;正确:品行~。 3.使端正:~学习态度。
17、[矜重]jīn zhòng
矜庄;自重。
18、[大方]dà fāng
18、[大方]dà fang
1.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2.自然不俗气;无拘束。3.(样式、颜色等)不俗气。
1.指专家学者;内行人。 2.绿茶的一种,产于安徽歙县、浙江淳安等地。
19、[稳健]wěn jiàn
1.平稳有力:步伐~。 2.持重,不轻浮冒失: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