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在敌众我寡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史书多有记载。但不限于守城。
●明罗贯中据郭冲《条诸葛亮五事》(按系民间传说)中之第三事,渲染而成《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其情节为街亭失守,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
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七:“大堂上面那里有什么机关枪呢?比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要空得厉害的,是老卒残兵的影子都不见一个。”
●茅盾《子夜》十六:“周仲伟像‘空城计’里的诸葛亮似的笑退了那八个代表。”
kōng chéng jì
1、诸葛亮的深谋远虑,才使得他的空城计得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