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石膏ㄕˊ ㄍㄠshíɡāo一種無色或白色的無機化合物,硬度小。常用於建築、雕塑等,也可以作藥材。也作「生石膏」。
石膏-石膏
目录
“石膏”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石膏”在《*辞典》
“石膏”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膏
【拼音名】
Shí Gāo
【英文名】
GYPSUM FIBROSUM
【别名】
大石膏、玉大石、白虎、冰石、细理石
【来源】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性状】
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
【鉴别】
(1)取本品一小块(约2g),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小块变为不透明体。(2)取本品粉末0.2g,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溶液显钙盐(附录Ⅳ)与硫酸盐(附录Ⅳ)的鉴别反应。
【炮制】
生石膏:洗净,干燥,打碎,除去杂石,粉碎成粗粉。煅石膏:取净石膏,在无烟炉火中或坩锅内煅至酥松,取出晾凉,打碎即可。
【性味】
甘、辛,大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
15~60g,先煎。
【贮藏】
置干燥处。
【备注】
(1)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清热益气,治热盛津气两伤。总的来说,大都是取它清肺凉胃的功效。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石膏
【出处】
《本经》
【拼音名】
Shí Gāo
【别名】
细石、细理石(《别录》),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寒水石(《纲目》),白虎(《药品化义》)。
【来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一般于冬季采挖,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原形态】
单斜晶系。晶体常作板状,集合体常呈致密粒状、纤维状或叶片状。颜色通常为白色,结晶体无色透明,当成分不纯时可呈现灰色、肉红色、蜜黄色或黑色等。条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解理面呈玻璃光泽或珍珠状光泽,纤维状者呈绢丝光泽。片状解理显着。断口贝状至多片状。硬度1.5~2。比重2.3。具柔性和挠性。常产于海湾盐湖和内陆湖泊形成的沉积岩中。
【生境分布】
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性状】
为长块状或不规则形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大小不-。全体白色至灰白色。大块者上下二面平坦,无光泽及纹理。体重质松,易分成小块,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有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以块大色白、质松、纤维状、无杂石者为佳。烧之,染火焰为淡红黄色,能熔成白色磁状的碱性小球。烧至120℃时失去部分结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状或块状的煅石膏。
【化学成份】
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其中CaO为32.5%、SO2为46.6%、H2O为20.9%,此外常有粘土、砂粒、有机物、硫化物等杂质混入。据北京医学院分析,除硫酸钙外,尚夹杂微量的Fe++及Mg++。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
【炮制】
生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状,取出,放凉,碾碎。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石膏,须石臼中捣成粉,罗过,生甘草水飞过,澄,晒,研用。②《纲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③《药品化义》:石膏,略煅带生用,多煅则体腻性敛。
【性味】
辛甘,寒。①《本经》:味辛,微寒。②《别录》:甘,大寒,无毒。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寒,味淡。
【归经】
入肺、胃经。①《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手太阴、手少阳。
【功能主治】
生用解肌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大剂可用6~8两);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注意】
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
【附方】
①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遣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默冷,若自汗出者: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痔漏:煅石膏一斤,冰片五克,共为细末,外敷患处。(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
①治疗烧伤用石膏粉处理烧伤创面,能很快结痂,减少分泌物渗出,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可以免除烧伤患者的换药痛苦。用法:先将创面清洗干净,拭去污物,剪开水泡,除掉腐皮,再用2~4密普鲁卡因溶液涂布创面,然后将炒过的石膏粉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于创面上(可撒得厚些)。经1~2小时后,石膏粉干固;如创面分泌物较多,可继续撒布。一般在12~24小时后即可形成石膏痂片。痂片干固后不宣过早剥去,以免引起剧痛、出血及感染。一般Ⅱ°烧伤经3~7天痴片即可脱落。如痴皮过硬且感痛痒时,可涂2%普鲁卡因油或青霉素软膏(事先作过敏试验)。如痂下感染,应将痂片除去,清洗干净后再撒上石膏粉或同时涂以青霉素软膏。上述方法观察36例:其中Ⅰ°烫伤26例,Ⅱ、Ⅲ°混合烫伤11例;烧伤面积在10%以下者17例,11~20%者12例,21~30%者4例,31~40%者2例,90%者1例。结果除1例小儿因合并麻疹、肺炎,1例小儿因烧伤面积在90%左右、入院时即出现严重中毒现象而死亡外,其余均获治愈。但此项治疗方法尚存在如下问题:㈠冬天或天冷时常难以施行;㈡石膏痴皮干固后患者常有难忍的痛痒感;㈢Ⅲ°烫伤,石膏痂片仅可作为人工痂皮,暂时保护创面,尚不能代替早期的植皮。此外,如将石膏粉用桐油或花生油调制成膏,外敷患处,对促进创面愈合亦有较好的效果。②用于充填骨缺损腔应用石膏充填,治疗骨髓炎、骨结核所致的骨缺损14例,其中12例经2~17个月的观察,均获痊愈。在观察5个月以上的7例中无1例复发,X线检查骨缺损均愈合,有的已形成新的骨髓腔。2例化脓,其中1例为急性骨髓炎,1例为跟骨结核,局部病灶较大,浸润明显,有窦道混合感染,软组织缝合困难,结果石膏完全流出而告失败。治疗方法:术前以抗菌素控制感染,术中彻底清除炎性或结核病灶,凿成新鲜骨面,尽量保存骨膜及软组织,以混有青霉素及链霉素之淀粉石膏充填,致密地缝合创口。术后患肢以石膏固定,同时注射抗菌素。全部病例术后全身无任何不良反应。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石膏充填后,血钙在早期多数升高,骨痂出现丰富,骨化过程较快。因此认为石膏充填可能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供应丰富的钙盐;二是起支柱作用,同时有生物学刺激作用。这都是促进骨愈合的主要因素。经验证明,采用石膏充填骨缺损的临床适应症应慎重选择。慢性骨髓炎或骨结核,凡病灶较小,皮肤及皮下组织较丰富的,经抗菌素治疗及病灶彻底清除后充填石膏,可收到良好效果;对于急性骨髓炎已有脓肿形成,及病灶太大、皮肤不完整、皮下组织较少、术后无法致密缝合的病例,均不适用。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石膏
【出处】
出自1.《本经》。2.《纲目》:其文理细密,故名细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与凝水石同名异物。石膏有软硬二种:软石膏大块,生于石中作层,如压扁米糕形,每层厚数寸,有红白二色,红者不可服,白者洁净,细文短密如束针,正如凝成白蜡状,松软易碎,烧之即白烂如粉,其中明洁,色微带青。而文长细如白丝者,名理石也。与软石膏乃一物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硬石膏作块而生直理,起棱如马齿,坚白,
【拼音名】
Shí Gāo
【英文名】
Gypsum
【别名】
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
【来源】
药材基源: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psum采收和储藏:一般于冬季采挖,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原形态】
单斜晶系。晶体常作板状,集合体常呈致密粒状、纤维状或叶片状。颜色通常为白色,结晶体无色透明,当成分不纯时可呈现灰色、肉红色、蜜黄色或黑色等。条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解理面呈玻璃光泽或珍珠状光泽,纤维状者呈绢丝光泽。片状解理显着。断口贝状至多片状。硬度1.5-2。比重2.3。具柔性和挠性。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产于海湾盐湖和内陆湖泊形成的沉积岩中。资源分布: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纤维状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痕白色;有的半透明。上下两面较平坦,无纹理及光泽;纵面通常呈纵向纤维状纹理,具绢丝样光泽。体重,质软,指甲可刻划成痕。气微,味淡。以块大、色白、纵面纤维状、有光泽、质松、无杂货石者为佳。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晶形柱状或纤维状;低负突起,糙面不显着。一组解理明显。干涉色为Ⅰ级灰白色至黄白色;多为斜消光[平行(010)面上],有时为平行消光[垂直(010)面上]。二轴晶;正旋旋旋旋光性;光轴角58°。折射率Np=1.521,Nm=1.523,Ng=1.530。品质标志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不得少于95.0%。(2)杂质含量限制 ①重金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重金属不得过10%②砷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此外,药材中尚可见透明石膏、雪花石膏。透明石膏 Selenite为片状或柱状晶体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或板状,无色或白色;条痕白色。透明,呈月白色反射佻。雪花石膏 Satin-Spar为细粒或粉末集合体;呈不规则致密块状。白色;条痕白色,不透明,光泽弱;有时碎粒呈透明状;具玻璃样光泽。
【化学成份】
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其中Ca32.57%,SO3 46.50%,H20 20.93%,尚夹有砂粒,粘土,有机物,硫化物等杂质。据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分析,除硫酸钙外,尚夹杂有微量的Fe(2+)及Mg(2+)。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本品煎剂试验注射或天然石膏1:1煎剂,直肠给药4ml于消毒牛乳或三联菌苗而口渴状态。长期应用,可使各器官(脑下垂体、肾上腺、颚下腺、胰脏)及血清中的钙含量较对照组为低,但脾脏及胸腺等的钙含量则高于对照组。其意义尚待阐明。在体外试验,煎剂无抑菌作用。
【鉴别】
(1)取本品粉末约2g,于140℃烘20min,加水1.5ml搅拌,放置5min,呈粘结固体。(检查结晶水)(2)取本品约2g,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小块变为不透明体。(检查结晶水)(3)取本品粉末约2g,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溶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溶液约2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 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不溶于醋酸,但可溶于盐酸。(检查钙盐)②取溶液约2ml,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检查硫酸盐)
【炮制】
生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状,取出,放凉,碾碎。1.《雷公炮炙论》:凡使石膏,须石臼中捣成粉,罗过,生甘草水飞过,澄,晒,研用。2.《纲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3.《药品化义》:石膏,略煅带生用,多煅则体腻性敛。
【性味】
辛甘;寒;无毒
【归经】
肺;胃经
【功能主治】
解肌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大剂可用6-8两);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注意】
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附方】
白虎汤《咳嗽者。
【各家论述】
1.《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