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

读音

mù bù shí dīng

同音字

拼音为mù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dīng的字 拼音为mu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ding的字

基础解释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详细解释

  • 【解释】: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 【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 【示例】: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按字解释

目:目光;眼力。

不:副词。表否定。

识:知道,认得,能辨别。

丁:指简单的汉字。

词典解释

目不识丁-中華語文大辭典

目不識丁

目不识丁-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反]识文断字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引证

明-冯梦龙-卷一七-《警世通言》:他两个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识丁,也顶个读书的虚名。

近现代-蔡东藩-第一回-《明史演义》:何况为官为商、为农为工,连办事谋生,尚觉不暇;或且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怎知道去阅《明史》?

现代-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儒者们引为劳绩的,倒是大抵目不识丁的劳工。

清-夏敬渠-五二回-《野叟曝言》:这武国宪系行伍出身,目不识丁,生性莽撞,平素与妙化相好。

现代-鲁迅--《坟·论照相之类》:道学先生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的事,其实是全国,至少是S城的”目不识丁“的人们都知道,所以人为”万物之灵“。

现代-萧乾--《人生采访·劫后的马来亚》:这里也有爬山电车,有极乐寺(以代青山寺),有海,有游泳,但也有的是高等华人,目不识丁,成天出入跳舞场的。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说起大众来,界限宽泛得很,其中包括着各式各样的人,但即使“目不识丁”的文盲,由我看来,其实也并不如读书人所推想的那么愚蠢。

明-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金吾之堂,口皆乳臭;诰敕之馆,目不识丁。

故事

明-冯梦龙-卷一七-《警世通言》:他两个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识丁,也顶个读书的虚名。

近现代-蔡东藩-第一回-《明史演义》:何况为官为商、为农为工,连办事谋生,尚觉不暇;或且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怎知道去阅《明史》?

现代-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儒者们引为劳绩的,倒是大抵目不识丁的劳工。

清-夏敬渠-五二回-《野叟曝言》:这武国宪系行伍出身,目不识丁,生性莽撞,平素与妙化相好。

现代-鲁迅--《坟·论照相之类》:道学先生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的事,其实是全国,至少是S城的”目不识丁“的人们都知道,所以人为”万物之灵“。

现代-萧乾--《人生采访·劫后的马来亚》:这里也有爬山电车,有极乐寺(以代青山寺),有海,有游泳,但也有的是高等华人,目不识丁,成天出入跳舞场的。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说起大众来,界限宽泛得很,其中包括着各式各样的人,但即使“目不识丁”的文盲,由我看来,其实也并不如读书人所推想的那么愚蠢。

明-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金吾之堂,口皆乳臭;诰敕之馆,目不识丁。

造句

mù bù shí dīng

1、原来目不识丁的他,经过两年学习已经可以读报纸了。

2、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

3、爷爷小时候没上过学,目不识丁。

4、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习潜质的人。

5、现代教育如此普及,还有目不识丁纺人吗?

6、来到这异国都市,面对满街外文,我变成目不识丁纺人了。

7、老婆婆目不识丁,但歌仔戏文却可全本地背诵。

8、别看他目不识丁,说起话来却有板有眼。

9、我本目不识丁,今天所以会写字,是参加成人补教学来的。

10、这是甲骨文的"丁"字?啊!我果然是目不识丁了。

11、对目不识丁的文盲,谈文艺创作,无异于对牛弹琴。

12、爷爷说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唸过书,目不识丁。

13、我爷爷没念过书,目不识丁。

14、他是个放牛娃,目不识丁,文化都是参加八路军后才学的。

15、几年下来,原来目不识丁的奶奶,如今说话也文里文气了。

16、目不识丁,婚后不久生了一男一女、男为马占山。

17、在农村教会的许多信徒虽然目不识丁,对神的渴慕却十分迫切,能够将所有的诗歌背起来。

18、他是个文盲,目不识丁,你就别为难他了。

19、由於时局动荡,有些人因为失学而目不识丁。

20、许多小册子号召读者与他人讨论其中内容,并把这些内容大声朗读给目不识丁的人们听。

组词

近义词

mù bù shí dīng

1、[一无所知]yī wú suǒ zhī

什么也不知道。

2、[一窍不通]yī qiào bù tōng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3、[不学无术]bù xué wú shù

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4、[才疏学浅]cái shū xué qiǎn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5、[胸无点墨]xiōng wú diǎn mò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6、[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7、[不识之无]bù shí zhī wú

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8、[不识一丁]bù shí yī dīng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9、[一丁不识]yī dīng bù shí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10、[目不识字]mù bù shí zì

指一个字也不认得。

反义词

mù bù shí dīng

1、[博览群书]bó lǎn qún shū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2、[学富五车]xué fù wǔ chē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3、[文韬武略]wén tāo wǔ lüè

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4、[满腹经纶]mǎn fù jīng lún

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5、[舞文弄墨]wǔ wén nòng mò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6、[著作等身]zhù zuò děng shēn

形容著述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7、[识文断字]shí wén duàn zì

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8、[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9、[学贯中西]xué guàn zhōng xī

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10、[如椽大笔]rú chuán dà bǐ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11、[两脚书橱]liǎng jiǎo shū chú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12、[着作等身]zhe zuò děng shēn

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