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读音

bái sháo

同音字

拼音为bái的字 拼音为sháo的字 拼音为bai的字 拼音为shao的字

基础解释

白芍药的根,中医入药,有养血、止痛等作用。词语来源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词语造句1、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浙贝母、白芍、黄芪。2、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白芍、黄芩、白芷、三七进行定性鉴别。3、目的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白术-白芍”药对药效作用的影响。4、概述了目前白芍在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白芍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5、本文通过薄层鉴别方法对处方中白芍、栀子、玄参、牡丹皮进行定性鉴别,分析影响薄层色谱鉴别的主要因素;6、目的建立白芍中芍药苷的最佳醇提工艺。7、不含皂质,以天然植物椰子油为主,为达到更好的增白效果,另加入天然植物白芍药提取液。8、结论蒸制加工有利于提高杭白芍的芍药苷含量,而加工方法不影响杭白芍的FTIR光谱。9、目的观察白芍总苷和当归提取物合用对离体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10、目的:建立白芍配方颗粒提取工艺。11、主要成分:天然椰子油、白芍、白荷花、水解燕麦蛋白、维生素B5、芦荟等。12、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甘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13、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与白芍总甙(TG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白芍-中药大典

白芍
白芍 Radix Paeoniae Alba
(英) White Peony Root
别名 杭芍、毫芍、川芍。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叶互生,有长柄;茎下部叶为2回三出羽状复叶,枝端为单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软骨质小齿。花顶生并腋生;萼片4,微紫红色;花瓣6~9,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心皮4~5,无毛或密被白毛,骨突果卵形,先端外弯成钩状。花期6月,果期8~9月。
多栽培。主产浙江、四川、安徽。
采制 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水煮,除去外皮,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两端平截,长5~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化学成分 根含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药甙元酮(paeoniflorigenone)、丹皮酚原甙(paeonolide)、丹皮酚(paeonol);尚含苯甲酸、胡萝卜甙及多种鞣质类等。
性味 性微寒,味苦、酸。
功能主治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白芍-中華語文大辭典

白芍白芍ㄅㄞˊ ㄕㄠˊbáisháo1.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莖直立,葉大,互生,花白色,大而美麗。根塊狀或肥大,可作中藥。也作「白花芍藥」。2.一種中藥材。以芍藥的根晒乾製成,白色。功效與赤芍略同。瀉肝火、治腹痛。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