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

读音

zhāng zi

同音字

拼音为zhāng的字 拼音为zǐ的字 拼音为zhang的字 拼音为zi的字

基础解释

哺乳动物,外形像鹿而较小,毛较粗,黄褐色,腹部白色,没有角。雄的上犬齿发达,外露。也叫牙獐、河麂。

详细解释

  1. 哺乳动物。状似鹿而小,无角;毛粗长,背部黄褐色,腹部白色;行动灵敏,善跳,能游泳。产于我国 长江 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 朝鲜 也有分布。肉可食,皮可制革。

    《水浒传》第八六回:“不多时,只见门外两个人,扛着一个獐子入来。”

  2. 麝的俗名。

    《人民日报》1956.8.19:“麝的主要产地在号称‘世界屋脊’的 康藏高原 上……麝在产地都通称叫‘獐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獐子-中華語文大辭典

獐子ㄓㄤ ˙ㄗzhānɡzi哺乳動物名。體型似鹿,但較鹿小,頭上無角。前肢短,後肢長,善跳躍。尾短。毛呈黑褐色或灰褐色。雄麝有獠牙,腹部有香腺,能分泌麝香,可作香料,也可入藥。也作「麝」、「香獐」。

獐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獐子zhānɡ•zi
名哺乳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毛较粗,黄褐色,腹部白色,没有角。雄的上犬齿发达,外露。也叫牙獐、河麂。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zhāng zi

1、农夫过去一看,老虎前胸插着箭,身下还枕着一只死獐子。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