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牙人。
《旧唐书·安禄山传》:“﹝ 禄山 ﹞及长,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牙郎》:“今人谓駔侩者为牙郎。本谓之互郎,谓主互市事也。” 清 曹寅 《题马湘兰画兰长卷》诗之二:“躧步仍推巾幗雄,数钱多傍牙郎死。”参见“ 牙人 ”。
牙郎丨ㄚˊ ㄌㄤˊyálánɡ〈書〉舊時居間撮合買賣,以賺取佣金的人。也作「牙子」、「牙人」、「牙儈」。[例]百姓每編做歌曲當街上唱,唱道是官員宰相,則是販人賣的~(元‧宮天挺《死生交范張雞黍‧第四折》)。
牙郎-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牙郎ㄧㄚˊ ㄌㄤˊyá láng經紀經紀、掮客掮客買賣時居中的介紹人。《資治通鑑.卷二一四.唐紀三十.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及長,相親愛,皆為互市牙郎。」也稱為「經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