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焚烧桐木为炊。事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 蔡邕 )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桐”指遭毁弃的良材。
唐 顾非熊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诗:“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但埋 酆 狱气,未发爨桐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世非无爨桐之患而患无 蔡邕 。”
指焦尾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有絃即弹,有孔即吹,不独柯亭、爨桐也。”
参见〔焦尾〕。
〔用例〕元代姚燧《双调· 新令· 冬怨》〔雁儿落〕:“琴闲吴爨桐,箫歇秦台凤。”
爨桐
【出典】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又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
【释义】 爨桐即指蔡邕的名琴“焦尾琴”。
【例句】 ①琴闲吴爨桐,箫歇秦台凤。(姚燧套曲〔双调·新水令〕《冬怨》〔雁儿落〕)以“焦尾琴”比喻女子闺房中闲置的琴。②这琴陶潜膝上横,蔡邕爨下生。(白朴杂剧《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第二折〔滚绣球〕)用蔡邕琴典故美誉马彬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