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势猛烈旺盛。引申指情感、欲望等强烈。
《韩非子·备内》:“水煎沸竭尽其上,而火得炽盛焚其下,水失其所以胜者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毒箭深入,愁火炽盛。”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评论·评议大礼诸臣》:“今世衰道微,人欲炽盛,彼之附和者,师生兄弟亦有不同。”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三:“回乡的热望渐渐炽盛,几乎等不及似的。”
兴旺;繁盛。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文章之人,滋茂 汉 朝者,乃夫 汉 家炽盛之瑞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诸 羌 神之,推以为君,其后种落炽盛。”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或偶闻子孙炽盛,輒跃然以喜者数日。”
犹猖獗。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彼姦逆之炽盛,久游魂而放命。”《晋书·殷仲堪传》:“又蛮獠炽盛,兵力寡弱,如遂经理乖谬,号令不一,则 剑阁 非我保。”
chì shèng
1、[漫灭]màn miè
1.磨灭,模糊难辨。《后汉书·文苑传·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清 周亮工《老仆叹》诗:“老僕怀书字漫灭,长跪视人人不接。”鲁迅《<嵇康集>跋》:“今於原字校佳及义得两通者,仍依原钞,用存其旧。其漫灭不可辨认者,则从校人,可惋惜也。” 2.埋没。宋 苏辙《私试进士策问》之二七:“《易》、《诗》、《书》皆立学官,《春秋》虽不用,而其书亦不废。惟大《乐》沦弃,漫灭无文。”清 顾炎武《三朝纪事阙文序》:“臣祖二十年抄録之勤,不忍令其漫灭,以负先人之志。” 3.淹没。宋 苏轼《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凡欲疏通,必下而上。先治下,则上之水无不流;若先治上,则水皆趋下,漫灭下道,而不可施功力,其势理然也。”
2、[濒危]bīn wēi
接近危险的境地,指人病重将死或物种临近灭绝:病人~。~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