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耕水耨

读音

huǒ gēng shuǐ nòu

同音字

拼音为huǒ的字 拼音为gēng的字 拼音为shuǐ的字 拼音为nòu的字 拼音为huo的字 拼音为geng的字 拼音为shui的字 拼音为nou的字

基础解释

耨:除草。用火来耕种,用水来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详细解释

  • 【解释】:耨:除草。用火来耕种,用水来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 【出自】:《史记·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 【示例】:诸欲修水田者,皆以~为便。
    ◎《晋书·食货志》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按字解释

火: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

耕:用犁把土翻松。

水: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

耨:古代锄草的农具。

词典解释

火耕水耨-中华成语大词典

火耕水耨
【拼音】:huǒ gēng shuǐ nòu
解释
耨:除草。用火来耕种,用水来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出处
《史记·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示例
诸欲修水田者,皆以~为便。 ★《晋书·食货志》
近义词
刀耕火种、火耕水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原始耕种方式

火耕水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火耕水耨ㄏㄨㄛˇ ㄍㄥ ㄕㄨㄟˇ ㄋㄡˋhuǒ gēng shuǐ nòu一種流行於江南一帶的耕種方式。先將雜草燒去,然後引水灌溉,種植水稻,待雜草與稻長至七、八寸高時,全部芟除雜草,再灌水入田,草死而稻長。見《史記.卷三〇.平準書》。也稱為「火耕流種」、「火耕水種」。

出处

《史记·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引证

唐-房玄龄等--《晋书·食货志》: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

元-王礼--《畊乐堂铭》:火耕水耨,栉风沐雨,只见其乐,未睹其苦。

明-胡维霖--《邑侯铁峰何公刻政迹册序》:此方赤子,火耕水耨,仅足供赋,鸠形鹄面,何以聊生。

清-汤斌--《严禁奢靡告谕》:凡此种种,一皆百姓火耕水耨辛苦所致,恣其浪费,毫不检恤,民力安得不竭,国税安得不逋?

清-谭莹--《重修五仙观碑文》:夫粤东早晚穜稑,水耨火耕,夙号雄田,恒称丰国。

清-铁保--《铸剑戟为农器赋》:雷厉风发,天威霁而化以和甘;水耨火耕,民事修而安其朝暮。

故事

唐-房玄龄等--《晋书·食货志》: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

元-王礼--《畊乐堂铭》:火耕水耨,栉风沐雨,只见其乐,未睹其苦。

明-胡维霖--《邑侯铁峰何公刻政迹册序》:此方赤子,火耕水耨,仅足供赋,鸠形鹄面,何以聊生。

清-汤斌--《严禁奢靡告谕》:凡此种种,一皆百姓火耕水耨辛苦所致,恣其浪费,毫不检恤,民力安得不竭,国税安得不逋?

清-谭莹--《重修五仙观碑文》:夫粤东早晚穜稑,水耨火耕,夙号雄田,恒称丰国。

清-铁保--《铸剑戟为农器赋》:雷厉风发,天威霁而化以和甘;水耨火耕,民事修而安其朝暮。

造句

huǒ gēng shuǐ nòu

1、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

2、在二十世纪的今天,这里竟还是火耕水耨,穴居野处,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3、火耕水耨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4、在世界上少数未开发地区,仍有火耕水耨、披发文身的习俗存在。

5、原始社会虽然人人平等,但火耕水耨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挨饿受冻的时候很多。

6、偏远地区,至今还在火耕水耨。

7、我们终于告别了火耕水耨,翻开了农业技术革命新的一页。

8、那个偏僻山区,过去是火耕水耨。

9、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遍运用火耕水耨的那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已渐渐消失了

10、在世界上少数未开发地区,仍有火耕水耨、披发文身的习俗存在。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huǒ gēng shuǐ nòu

1、[刀耕火种]dāo gēng huǒ zhòng

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2、[火耕流种]huǒ gēng liú zhǒng

古代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先用火烧去杂草,然后引水播种。犹言火耕水耨。

3、[火耕水种]huǒ gēng shuǐ zhòng

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