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染

读音

rú rǎn

同音字

拼音为rú的字 拼音为rǎn的字 拼音为ru的字 拼音为ran的字

基础解释

1.沾染(坏习惯)。 2.浸染,即沾湿了再染颜色。

详细解释

  1. 沾染;受熏陶。

    唐 欧阳詹 《出门赋》:“路实多岐,丝无定色,任玄黄之濡染,信疆理之南北。”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公言近世学问,濡染陈俗, 却人 虽善士,亦或不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后 文正 子 文清 相国, 文庄 子 山舟 学士,果濡染家学,八法冠时,碑版大书,照曜四裔。”

  2. 谓描绘和表现。

    闻一多 《诗与批评》:“ 杜甫 之后有了 白居易 , 白居易 不单是把笔濡染着社会,而且他为当前的事物提出他的主张与见解。”

  3. 浸湿。常指运笔写字作画。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公退斋戒坐小閤,濡染大笔何淋灕!”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紫姑大书字》:“墨浆以大器贮,备濡染也。” 明 高濂 《玉簪记·手谈》:“[外]仙姑手中佳扇,为何无人题写?[旦]欲求足下濡染,未敢轻凟。” 郭沫若 《木笔》诗:“蘸足紫墨水,好向纸上写新诗,问谁在濡染大笔,这样地淋漓?”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濡染-中華語文大辭典

濡染濡染ㄖㄨˊ ㄖㄢˇrúrǎn1.〈書〉沾染;感染。[例]公言近世學問,~陳俗,卻人雖善士,亦或不免(宋‧蘇籀〈欒城先生遺言〉)。2.〈書〉浸溼。常指提筆寫字作畫。[例]公退齋戒坐小閣,~大筆何淋漓(唐‧李商隱〈韓碑詩〉)。

濡染-辞源3

【濡染】㊀沾染,感染。多指言行的影響而言。唐 韓愈 昌黎集二七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擩耳染,不學以能。”注:“擩或作濡。”元 黃溍 黃文獻公集四 跋何節婦詩:“節婦之能以義自守,皆家庭濡染之素。”參見“耳濡目染”。㊁浸濕。指寫字或繪畫。唐 李商隱 李義山詩集二 韓碑:“公退齋戒坐小閤,濡染大筆何淋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rú rǎn

1、[传染]chuán rǎn

1.病原体侵入机体,使机体产生病理反应,叫做传染。 2.比喻因接触而使情绪、感情、风气等受影响,发生类似变化:他的不安情绪迅速~给了在座的人。

2、[沾染]zhān rǎn

1.因接触而被不好的东西附着上:创口~了细菌。 2.因接触而受到不良的影响:不要~坏习气。

3、[习染]xí rǎn

1.沾染(不良习惯)。 2.坏习惯:革除~。

4、[感染]gǎn rǎn

1.病原体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引起病变;受到传染:伤口~了。身体不好,容易~流行性感冒。 2.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力。欢乐的气氛~了每一个人。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