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淮河,水名,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入江苏洪泽湖。
橘:常绿乔木,果实称“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
为:成为,变成。
枳:枳树,通称枸橘。
淮橘为枳
【拼音】:huái jú wéi zhǐ
解释
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示例
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若存若亡,不能实收其效者,则又何也? ★严复《原强》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分句;用于人或事物
淮橘为枳《周礼·考工记序》:“橘逾淮而北为枳,鸲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后因以“淮橘为枳”比喻人或事物因环境不同而改变性质。
●严复《原强》:“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收其实效者,则又何也?”
清-胡燏棻--《上变法自强条陈疏》:凡富强之计,何尝不一一仿行,而迁地弗良,每有淮橘为枳之叹。
近代-严复--《原强》: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收其实效者,则又何也?
战国-佚名--《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六》: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清-胡燏棻--《上变法自强条陈疏》:凡富强之计,何尝不一一仿行,而迁地弗良,每有淮橘为枳之叹。
近代-严复--《原强》: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收其实效者,则又何也?
战国-佚名--《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六》: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huái jú wéi zhǐ
1、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实收其效者,则又何也? ◎严复《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