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辞。谓大度宽容。
《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临川王让太尉表》:“陛下海涵春育,日镜云伸,追大道之无私。” 宋 苏轼 《湖州谢上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羣生,海涵万族。”
多用为请人原谅之辞。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晚生才疎识浅,全仗太师海涵。”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得罪,得罪!望乞海涵。”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三四》:“尚希曲予海涵,免施贵駡。”
包含。
宋 苏轼 《小儿致语》:“大乐九成,固海涵於杂技。”
海涵ㄏㄞˇ ㄏㄢˊhǎihán敬辭。用於請人原諒或寬容。[例]如有不周,望乞~。
海涵-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海涵hǎihán
动敬辞,大度包容(用于请人原谅时):由于条件简陋,招待不周,还望~。
hǎi hán
1、如由於事务烦忙,无法面面俱到,还请海涵。
hǎi hán
1、[包容]bāo róng
1.宽容:大度~。一味~。 2.容纳:小礼堂能~三百个听众。
2、[见谅]jiàn liàng
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多用于书信):敬希~。
3、[饶恕]ráo shù
宽恕;免除处罚。
4、[包涵]bāo han
客套话,请人原谅:唱得不好,大家多多~!
5、[宽恕]kuān shù
宽容饶恕。
6、[原宥]yuán yòu
原谅。宥(yòu):宽恕。
7、[留情]liú qíng
由于照顾情面而宽恕或原谅:手下~。毫不~。
8、[谅解]liàng jiě
了解实情后原谅或消除意见:他很~你的苦衷。大家应当互相~,搞好关系。
9、[宥恕]yòu shù
赦免。
10、[见原]jiàn yuán
犹见谅。
11、[原谅]yuán liàng
对人的疏忽、过失或错误宽恕谅解,不加责备或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