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表示用水或其他液体去掉物体上的污物。
垢:象征着别人身上的缺点或错误。
求:寻找、探求。
瘢:人身上难以察觉的缺点或错误。
洗垢求瘢洗垢求瘢ㄒ丨ˇ ㄍㄡˋ ㄑ丨ㄡˊ ㄅㄢxǐɡòu-qiúbān語本《後漢書‧卷八十‧文苑列傳‧趙壹》:「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指洗掉汙垢之後,仍尋求瑕疵。比喻吹毛求疵,刻意找尋缺點。也作「洗垢索瘢」。[例]別故意~,存心挑人毛病。
洗垢求瘢-教育部成語典【台湾】洗垢求瘢㊣ㄒㄧˇ ㄍㄡˋ ㄑㄧㄡˊ ㄅㄢxǐ gòu qiú bān釋義語本後漢書・卷八十・文苑傳下・趙壹傳:「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指洗掉汙垢後,仍尋求瑕疵。比喻故意挑剔他人的過失或缺點。金・劉祁・歸潛志・卷九:「張承旨行簡知貢舉,惟以格律痛繩之,洗垢求瘢,苛甚。」亦作「洗垢尋痕」、「洗垢索瘢」。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09664洗垢求瘢備註頻3書實用分類學生成語辭典(上)(下)、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號FL00000039741
元-刘祁-卷九-《归潜志》:张承旨行简知贡举,惟以格律痛绳之,洗垢求瘢,苛甚。
宋-李廌--《登封县令厅尽心堂记》:自私于己者,徇其意之爱憎,顾其身之利害。所欲脱之,则钻毛出羽,粉饰其词;所欲收之,则洗垢求瘢,傅置其议。
明-杨慎--《升庵诗话·老子论性》: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为讥评。
元-刘祁-卷九-《归潜志》:张承旨行简知贡举,惟以格律痛绳之,洗垢求瘢,苛甚。
宋-李廌--《登封县令厅尽心堂记》:自私于己者,徇其意之爱憎,顾其身之利害。所欲脱之,则钻毛出羽,粉饰其词;所欲收之,则洗垢求瘢,傅置其议。
明-杨慎--《升庵诗话·老子论性》: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为讥评。
xǐ gòu qiú bān
1、即使对别人有意见,也不能洗垢求瘢,恣意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