桄榔

读音

guāng láng

同音字

拼音为guāng的字 拼音为láng的字 拼音为guang的字 拼音为lang的字

基础解释

1.常绿乔木,羽状复叶丛生在茎端。肉穗花序,果实倒圆锥形,有辣味。生长在热带地区。花序的汁液可制砂糖,茎中的髓可制淀粉,叶柄的纤维可制绳。 2.这种植物的果实。

详细解释

  1. 亦作“ 桄桹 ”。木名。俗称砂糖椰子、糖树。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狭而长,肉穗花序的汁可制糖,茎中的髓可制淀粉,叶柄基部的棕毛可编绳或制刷子。

    《后汉书·西南夷传·夜郎》:“ 句町县 有桄桹木,可以为麪,百姓资之。”《文选·左思<蜀都赋>》:“布有橦华,麪有桄榔。” 刘逵 注引 张揖 曰:“桄榔,树名也。木中有屑如麪,可食,出 兴古 。” 宋 梅尧臣 《送番禺杜杆主簿》诗:“行识桄桹树,初窥翡翠巢。” 明 尹凤岐 《送兄广东参政应奎》诗:“青连橄欖千家雨,黄触桄榔万井烟。” 李云夔 《赠阮鼎南》诗:“故国桄榔三户泪,征途鶗鴂几人愁。”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桄榔-中華語文大辭典

桄榔ㄍㄨㄤ ㄌㄤˊɡuānɡlánɡ植物名。常綠灌木。羽狀複葉,邊緣呈不規則鋸齒狀,花小而香;莖可製澱粉;葉柄纖維可製繩。

桄榔-辞源3

【桄榔】木名。常綠樹。果實名桄榔子。花序的汁可製糖,莖髓可製澱粉。文選 晉 左太沖(思)蜀都賦:“布有橦華,麪有桄榔。”晉 劉淵林(逵)注引 張揖:“桄榔,樹名也,木中有屑如麪,可食,出 興古。”參閲舊題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中、太平御覽七九一引 臨海異物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