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

读音

tiáo yuē

同音字

拼音为tiáo的字 拼音为yuē的字 拼音为tiao的字 拼音为yue的字

基础解释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确定的,关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各种协议。分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是主要的国际法渊源。称谓可以是公约、协定、议定书、换文、宣言、宪章等。

详细解释

  1. 条例,规章。

    唐 司空图 《唐故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公举奏条约,给官緡以僦水工,自是行役不淹,人遂安逸。” 宋 苏舜卿 《上范希文书》:“今条约烦细,又迫驱之以向敌,人颇失望。”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既然将琴剑书箱安下了,不免到文场前面探消息,看条约,走一遭去。”

  2. 用条文约束。

    宋 欧阳修 《论雕印文字札子》:“臣伏见朝廷累有指挥,禁止雕印文字,非不严切;而近日雕板尤多,盖为不曾条约书铺贩卖之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詔文武臣僚,非疾病危篤及篤疾废疾不能任职者,毋得陈乞致仕。时士大夫避事求退者众,故条约焉。”《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朝廷恶其倖进,条约之。”

  3. 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

    《花月痕》第四七回:“ 卓然 横刀危坐,唤 黄事来 进见,取出宣諭仪注,通市条约。”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去年八月 中日 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后,我国广播电台的记者到我家里来采访。”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条约-中華語文大辭典

條約

条约-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条约tiáoyuē
名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军事~|和平友好~。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tiáo yuē

1、我国和俄罗斯缔结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条约。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tiáo yuē

1、[契约]qì yuē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2、[公约]gōng yuē

1.国家间关于经济、技术或法律等方面专门问题的多边条约。如1874年的《万国邮政公约》、1930年的《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1949年关于保护战争受难者的四个《日内瓦公约》。关于某项重大政治问题的国际条约,也有以公约为名称的。 2.集体拟定的要求其成员必须遵守的章程:服务~。卫生~。

3、[协约]xié yuē

1.双方或多方协商签订条约:~国。 2.指协商订立的条约:两国的~期满。

4、[左券]zuǒ quàn

也叫左契。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双方各执一联以为凭证。左券即左联,常用为索偿的凭证。后用以比喻事情有把握。

5、[合同]hé tong

1.同(tong)。也叫契约。双方(或数方)当事人依法订立的有关权利义务的协议。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2.同(tóng)。军事上指以某一兵种为主,其他军兵种、专业兵种相互协同。

6、[协议]xié yì

1.协商。 2.泛指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个人间就一定问题经谈判、协商后而达成的共同决定。通常用文件形式来体现。国家和政府间的协议往往采取条约的形式。协议有时也作为条约的一种名称。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