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层次;秩序。
《孟子·万章下》:“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南齐书·徐伯珍传》:“ 吴郡 顾欢 擿出《尚书》滞义, 伯珍 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宋 曾巩 《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妻曾氏墓表》:“其治女事尤勤,虽劳不厌;治家人之业,虽烦细皆有条理。” 清 戴名世 《史论》:“应用之妙,成乎一心,变化之机,莫可窥测,乃可以将百万之众而条理不紊,臂指可使。”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六:“人数虽然不多,只有一百人左右,而工作却很有条理。”
犹条例;法规。
《陈书·萧济传》:“ 高宗 尝勑取 扬州 曹事,躬自省览,见 济 条理详悉,文无滞害。”《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辛未, 金 禁民间称言‘销金’,条理内旧有者,改作‘明金’字。” 黄远庸 《大小零星杂记》:“ 徐君 温厚阔达,爱才甚篤……而于新时代之政策条理少有研究,故薄之者即谓其肤廓无实。” 孙中山 《组织国民政府案之说明》:“从前我们没有具体条理,今则有之。若以之宣传于士农工商各界,则必表同情。”
犹治理。
唐 张说 《昭容上官氏碑铭》:“三光错行, 昭容 纲纪。百揆繁会, 昭容 条理。”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国之有姦也,犹鸟兽之有鷙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
谓整理,清理。
宋 俞文豹 《吹剑录》:“乃今倦游,索居京国,掩关守泊,条理故书,以昔见闻,与今所得,信笔録之。” 清 亚泉 《物质进化论》:“宇宙间事事物物,为吾人所感所知者,纷紜万状,不可条理,吾于其间为类别之,为总括之。”
tiáo lǐ
1、妈妈不但工作出色,家务事也安排得很有条理。
2、她的话条理分明,而且连数字也似一串串珍珠,从口中滚滚而出。
3、这篇作文的缺点是条理不够清楚。
4、喜欢条理吧,它能保护你的时间和精力。
5、没有条理、做事没有秩序的人,无论做哪一种事业都没有功效可言。
6、如果一个人的知识缺乏条理,那他的知识越多,他就越感到困惑不解。
7、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
8、有条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的成就。
9、这篇文章思路紊乱,条理不清。
10、他的讲话条理清晰,论证有力,确实言之成理,颇令听众信服。
11、这份总结,写得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让人一目了然,真是篇好文章。
12、巴厘文化是世上最有条理的社会与宗教组织系统之一,具有井井有条的任务、角色和仪式。
13、处理事情要有步骤有条理,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事与愿违。
14、这篇文章条理不清,使人看了不知所云。
15、老师表扬我的作文条理清楚。
16、这家公司的规画纲举目张,条理清楚,可以放心和他们合作。
17、王老师讲起课来,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可称得上是无懈可击。
18、要写好工作总结,就必须做到内容具体,条理分明,切忌华而不实,杂乱无章。
19、书中的文体,那些条理清楚,无懈可击,气势磅礴的句子,使我大为震惊。
20、篇好的文章应该前后贯通,条理分明。
21、这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流畅,非常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