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闻必录

读音

yǒu wén bì lù

同音字

拼音为yǒu的字 拼音为wén的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lù的字 拼音为you的字 拼音为wen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拼音为lu的字

基础解释

闻:听到的;录:记录。听到什么,不管对不对,全都记录下来。

详细解释

  • 【解释】:闻:听到的;录:记录。听到什么,不管对不对,全都记录下来。
  • 【出自】: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一回:“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姑且的留资谈助。”
  •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按字解释

有:跟“无”“没”相对。

闻:听到的。

必:必定,一定。

录:记录。

词典解释

有闻必录-中華語文大辭典

有聞必錄

有闻必录-中华成语大词典

有闻必录
【拼音】:yǒu wén bì lù
解释
闻:听到的;录:记录。听到什么,不管对不对,全都记录下来。
出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一回:“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姑且的留资谈助。”
示例
小说的功效原来在借部分以暗示全体,既不是新闻纸的~,也不同于历史的不能放过巨奸大憝。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近义词
有案可稽
反义词
听而不闻、充耳不闻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记者

出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一回:“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姑且的留资谈助。”

引证

现代-茅盾--《从牯岭到东京》:小说的功效原来在借部分以暗示全体,既不是新闻纸的有闻必录,也不同于历史的不能放过巨奸大憝。

现代-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她的材料来源很庞杂,而她几乎是“有闻必录”。

当代-王火-(三)卷五-《战争和人》:两人回来,又合写了一条新闻,只是这次用了笔名。消息写得很客观,符合有闻必录的原则。

现代-钱锺书-三-《围城》:也许你上课的时候没留神,没有我那样有闻必录。

故事

现代-茅盾--《从牯岭到东京》:小说的功效原来在借部分以暗示全体,既不是新闻纸的有闻必录,也不同于历史的不能放过巨奸大憝。

现代-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她的材料来源很庞杂,而她几乎是“有闻必录”。

当代-王火-(三)卷五-《战争和人》:两人回来,又合写了一条新闻,只是这次用了笔名。消息写得很客观,符合有闻必录的原则。

现代-钱锺书-三-《围城》:也许你上课的时候没留神,没有我那样有闻必录。

造句

yǒu wén bì lù

1、小明上课做笔记太认真了,可以说做到了有闻必录。

2、小吴做会议记录员非常认真负责,可以说到了有闻必录的地步。

组词

近义词

yǒu wén bì lù

1、[有案可稽]yǒu àn kě jī

案:案卷,文书;稽:查考。指有证据可查。

反义词

yǒu wén bì lù

1、[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2、[听而不闻]tīng ér bù wén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