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普渡 ”。佛教语。广行剃度。
《宋史·孔承恭传》:“尝劝上不杀人,又请於征战地修寺及普度僧尼,人多言其迂阔云。”
佛教语。谓广施法力使众生普遍得到解脱。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出:“当头棒喝,一毫也无用处。那里显得佛力普度,能使顽石点头。”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先羣哲,惄然焦然思有以拯救之,普渡之,各竭其心思,出其方术,施济之。” 鲁迅 《坟·娜拉走后怎样》:“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
普度ㄆㄨˇ ㄉㄨˋpǔdù1.佛教、道教指廣施法力,以超度眾生脫離苦海。[例]~眾生│慈航~。2.稱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的盂蘭盆會。[例]中元~。∥也作「普渡」。
普度-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普度ㄆㄨˇ ㄉㄨˋpǔ dù①廣施法力以度化眾生。如:「普度眾生」。②廣行剃度。《宋史.卷二七六.孔承恭傳》:「嘗勸上不殺人,又請征戰地修寺及普度僧尼,人多言其迂闊云。」③佛教徒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民間施放水燈的民俗。參見「放水燈放水燈」條。
pǔ dù
1、冥阳两利水陆普度大斋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