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幡春旗。旧俗于立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
●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前蜀牛峤《菩萨蛮》词之三:“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
●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春幡(2)同“春幡”。
【春幡】春旗。幡,旗幟,通“旛”。舊俗於立春日挂春幡,作爲春至的象徵。亦剪綵做成小幡,插在頭上,或挂在樹枝上爲戲。玉臺新詠九 南朝 陳 徐陵 雜曲:“立春歷日自當新,正月春幡底須故。”宋 吳自牧 夢粱錄一 立春:“街市以花裝欄,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勝,各相獻遺與貴家宅舍,示豐稔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