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指謫 ”。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三国志·蜀志·孟光传》:“ 延熙 九年秋,大赦。 光 於众中责大将军 费禕 …… 光 之指摘痛痒,多如是类。”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自信甚明,独立不惧。面折廷争,则或貽同列之忿;指謫时病,则或异大臣之为。” 清 薛福成 《书汉阳叶相广州之变》:“主和议者,例受人指摘。” 茅盾 《手的故事》六:“他们竟敢指摘我们贩运私货么?”
指出并摘录。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读法》:“搜辑实物标本图画,初观察全体概要,授以名称;次指摘要点,详细观察;次结合以语言,以便记忆。”
指摘指摘ㄓˇ ㄓㄞzhǐzhāi指出過失並加以譴責。也作「指謫」。[例]不實~│嚴厲~。
指摘-辞源3【指摘】挑出缺點錯誤,加以批評。三國志 蜀 孟光傳:“延熙九年秋,大赦,光於衆中責大將軍 費禕,…… 光之指摘痛癢,多如是類。”又 吳 張昭傳附 張休“以 漢書授 登”注引 吳書:“休進授,指摘文義,分别事物,並有章條。”休,昭少子。參見“指擿㊁”。
zhǐ zhāi
1、你不应当指摘他,他做的不错。
zhǐ zhāi
1、[挑剔]tiāo ti
1、[挑剔]tiāo tī
tiāo tī的又音。义同“挑剔tiāo tī”。
〈动〉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找毛病。
2、[攻讦]gōng jié
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多指因个人或派系利害矛盾)。
3、[谴责]qiǎn zé
责备;严正申斥:世界进步舆论都~这一侵略行径。
4、[批判]pī pàn
1.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虚无主义。 2.分析判别,评论好坏:~地继承文学艺术遗产。
5、[指责]zhǐ zé
指摘;责备:大家~他不爱护公物。
6、[斥责]chì zé
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受到~。~这种不讲公德的行为。
7、[褒贬]bāo biǎn
7、[褒贬]bāo bian
评论好坏。
批评缺点;指责。
8、[责备]zé bèi
原意是要求人尽善尽美,后指批评、指责过失。
9、[批驳]pī bó
批评或否决(别人的意见、要求):~错误论调。
10、[唾骂]tuò mà
鄙弃责骂:当面~。受天下人~。
11、[申斥]shēn chì
斥责(多用于对下属):严厉~了他一顿。也作申饬。
12、[月旦]yuè dàn
1.指旧历每月初一。 2.指月旦评。
13、[指斥]zhǐ chì
指摘;斥责:~时弊。
14、[评述]píng shù
评论和叙述:新闻~。
15、[评论]píng lùn
1.批评或议论。 2.批评或议论的文章。在报刊中包括社论、短评、述评、编者按等。
16、[批评]pī píng
对优缺点进行分析。专指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与“表扬”相对:培养对文章的鉴赏和~的能力。不要听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