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把地上的东西拿起来;捡。
带: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
重:重新;再。
还:归还。
拾带重还
【拼音】:shí dài zhòng huán
解释
比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出处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
示例
近义词
物归原主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故事
传说唐朝时期,宰相裴度年少时游览香山寺,捡到一个妇人遗失的三条宝带,尽管他很喜欢,但是他不据为己有,而是在原地等待失主的到来,原来是这个妇人借来为她父亲脱罪用的。裴度毫不犹豫地还给他
拾带重还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后以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这不意之财,虽则取之无碍,倘或失主追寻不见,好大一场气闷。古人见金不取,拾带重还。我今年过三旬,尚无子嗣,要这横财何用!”
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古人见金不取,拾带重还。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这不意之财,虽则取之无碍,倘或失主追寻不见,好大一场气闷。古人见金不取,拾带重还。我今年过三旬,尚无子嗣,要这横财何用!
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古人见金不取,拾带重还。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这不意之财,虽则取之无碍,倘或失主追寻不见,好大一场气闷。古人见金不取,拾带重还。我今年过三旬,尚无子嗣,要这横财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