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

读音

tuō lǐ

同音字

拼音为tuō的字 拼音为lǐ的字 拼音为tuo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基础解释

1.衣服、冠、履的衬里。亦指器物的夹层。 2.中医学名词。指补中扶本以增强抵抗力的疗法。

详细解释

  1. 衣服、冠、履的衬里。亦指器物的夹层。

    唐 韩偓 《屐子》诗:“六寸肤圆光緻緻,白罗绣屧红托里。”亦指衬托其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 徽宗 尝以北流离胆瓶十付小璫,使命匠范金托其里……见锡工釦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

  2. 中医学名词。指补中扶本以增强抵抗力的疗法。

    《医宗金鉴·产后痈疽·发无定处下》:“瘀血稽留成痈疽,势溃,托里不宜缓。”注:“法宜大补,扶助根本。” 清 林则徐 《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然惟脓溃,而后疾去。果其如法医治,托里扶元,迟则恐毒内陷。”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托里-汉语大词典

托里1.衣服、冠、履的衬里。亦指器物的夹层。
●唐韩偓《屐子》诗:“六寸肤圆光致致,白罗绣屧红托里。”亦指衬托其里。
●宋洪迈《夷坚丁志·琉璃瓶》:“徽宗尝以北流离胆瓶十付小珰,使命匠范金托其里……见锡工扣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
2.中医学名词。指补中扶本以增强抵抗力的疗法。
●《医宗金鉴·产后痈疽·发无定处下》:“瘀血稽留成痈疽,势溃,托里不宜缓。”
●注:“法宜大补,扶助根本。”
●清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然惟脓溃,而后疾去。果其如法医治,托里扶元,迟则恐毒内陷。”

托里贝母-

托里贝母
【拼音名】
Tuō Lǐ Bèi Mǔ
【英文名】
Bulbus Fritillariae Tortifoliae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托里贝母Fritillariatortifolia X. Z. Duan et X.J.Zheng 的鳞茎。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100)cm。鳞茎卵状球形,直径1~3(~10)cm,鳞片2~3枚,白色,肉质;茎无色,基部紫色。叶披针形或条形,长5~5.5cm,宽0.8~2cm,扭转,最下面的对生或3 叶轮生,先端不卷,其余的轮生和对生,先端卷曲。花通常单朵,罕为2朵或更多朵,钟形,白色内具紫色方格斑或黄色内面具褐色方格斑;叶状苞片3枚,比叶小,扭转,先端卷曲;外花被片的近长圆形,长3cm,宽1cm;内花被片近倒卵形,与外花被片近等长,宽1.5~2cm,蜜腺窝以90°角凸出;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丝无乳突,花药近基着;柱头3裂,裂片长约3mm。蒴果长与宽近等,约为2.5cm,具6翅,翅宽5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约1500m 的灌丛中。主产新疆。
【性状】
鳞茎呈圆锥形或扁圆形,直径0.5~1.5 (~2 )cm,高0.5~1cm。表面黄白色或褐黄色,较粗糙。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闭合或开裂,底部平整。味微苦。
【化学成份】
含托里贝母碱(torifoline)等生物碱。
【功能主治】
同伊贝母。
【摘录】
《*辞典》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