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面或揩手用的巾。
《太平御览》卷七一六引 晋 陈寿 《汉名臣奏》:“ 王莽 斥出 王閎 ,太后怜之。 閎 伏泣失声,太后亲自以手巾拭 閎 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谢 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 殷 徐语左右:取手巾与 谢郎 拭面。”《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 霸先 惧其谋泄,以手巾绞 稜 。” 胡三省 注:“今人盥洗,以布拭手,长七八尺,谓之手巾。”
今多指毛巾。有的地区指手帕。
老舍 《樱海集·牺牲》:“他屋子的窗户都开着,窗台上还晒着两条雪白的手巾。” 沙汀 《困兽记》二一:“‘啊,还有!’她递给他一方手巾,‘要是高兴,去看看 老吴 吧!’”
手巾ㄕㄡˇ ㄐ丨ㄣshǒujīn隨身攜佩,用來擦手和臉的布塊或針織品。也作「手帕」、「手絹」。
手巾-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手巾ㄕㄡˇ ㄐㄧㄣshǒu jīn①盥洗時用來擦拭手臉的毛巾。②手絹、手帕。《紅樓夢.第六四回》:「因見二姐手中拿一條拴著荷包的手巾擺弄,便搭訕著,往腰內摸了摸。」《老殘遊記.第一三回》:「說了一句就不說了,袖子內取出一塊手巾來擦眼淚。」
shǒu jīn
1、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