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惶懅 ”。恐惧慌张。
《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持质者惶遽叩头曰:‘我但欲乞资用去耳!’”《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年》:“癸巳, 国忠 集百官於朝堂,惶懅流涕,问以策略,皆唯唯不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诚不料被迫至此,不胜惶遽。”
惶遽惶遽ㄏㄨㄤˊ ㄐㄩˋhuánɡjù〈書〉驚慌不安。[例]權於是大怒,手劍欲擊之,侍坐者莫不~(《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傳‧虞翻》)。
惶遽-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惶遽ㄏㄨㄤˊ ㄐㄩˋhuáng jù驚惶急遽。《宋史.卷四八四.周三臣傳.覬鏄傳》:「太祖奉詔北征,至陳橋為諸軍推戴,通在殿閣,聞有變,惶遽而歸。」
huáng jù
1、有入冥者,见一老儒立庑下,意甚惶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