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弘

读音

huī hóng

同音字

拼音为huī的字 拼音为hóng的字 拼音为hui的字 拼音为hong的字

基础解释

1.宽阔;广大:气度~。 2.发扬:~士气。‖也作恢宏。

详细解释

  1. 亦作“ 恢宏 ”。亦作“ 恢閎 ”。发扬;扩大。

    《书序》:“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唐 柳宗元 《太白山祠堂碑》:“邑令 裴均 ,临事有恪,革去狭陋,恢閎栋宇。”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二》:“与天子争是非,恢宏事业;为人材别哀正,充扩初心。”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文艺家的觉悟》:“我始终劝他们多读两本书,把自己的见识稍稍恢宏一下。”

  2. 博大,宽宏。

    《晋书·卞壸传》:“诸君以道德恢弘,风流相尚,执鄙吝者,非 壼 而谁?”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志量恢弘纳百川,遨游四海结英贤。” 明 宋濂 《吴公行状》:“日与公卿接,所见益恢宏。” 董必武 《西安得林老信再次前韵》:“帝都自古説 长安 ,气象恢閎有万千。”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恢弘-中華語文大辭典

恢弘恢弘ㄏㄨㄟ ㄏㄨㄥˊhuīhónɡ1.廣闊;寬闊。[例]氣度〜∣氣勢〜。2.擴大;發揚。[例]〜士氣∣〜事業。‖也作「恢宏」。

恢弘-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恢弘ㄏㄨㄟ ㄏㄨㄥˊhuī hóng①廣闊。如:「他為人寬厚,氣度恢弘。」也作「恢宏」。②擴大、發揚。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huī hóng

1、只有感受过风雨,才能领略风雨的恢弘与气势。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huī hóng

1、[雄伟]xióng wěi

1.雄壮而伟大:气魄~。~的天安门。 2.魁梧;魁伟:身材~。

2、[恢宏]huī hóng

同“恢弘”。

3、[无边]wú biān

没有边际:一望~的大草原。苦海~,回头是岸。

4、[辽阔]liáo kuò

广阔;宽广:~的土地。~的海洋。幅员~。

5、[宏壮]hóng zhuàng

1.宏大雄伟。晋 潘岳《西征赋》:“蹈 秦 郊而始闢,豁爽塏以宏壮。”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故 成公子安《大河赋》曰:‘览百川之宏壮,莫尚美於 黄河。’”宋 陈亮《元宝观重建大殿记》:“经始於 淳熙 辛丑之春,落成於甲辰之冬。宏壮伟丽,一切视 彦清 在时。远近合覩,起敬增嘆。”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丞相府﹞在 西华门 内北向,规模甚宏壮。”郭沫若《残春》:“记得我那时候住过的房屋,比 日本 的要宏壮得许多。” 2.谓气魄、声势雄壮。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陈思《七啟》,取美於宏壮;仲宣《七释》,致辨於事理。”《北齐书·魏收传》:“帝 曾游 东山,勅 收 作詔,宣扬威德,譬喻 关 西,俄顷而讫,词理宏壮。”唐 芮挺章《<国秀集>序》:“讽者溺於所誉,志者乖其所之,务以声折为宏壮,势奔为清逸。此蒿视者之目,聒听者之耳。可为长太息也。”宋 叶适《祭翁常之文》:“诗抽情而丽密,赋写物而宏壮。”萧红《生死场》十三:“他不开言了!静站在院心,等待宏壮悲愤的典礼来临。” 3.强大壮盛。唐 赵元一《奉天录》卷三:“兴元 元年春三月九日,朱滔 发兵临 河北 地。士马宏壮,有骄我之色。”

6、[广大]guǎng dà

1.(面积、空间)宽阔:~地区。拖拉机在~的田野上耕作。 2.(范围、规模)巨大:有~的组织。掀起~的绿化植树热潮。 3.(人数)众多:~群众。~顾客。~读者。

7、[盛大]shèng dà

规模大,仪式隆重的(集体活动):~的宴会。~的阅兵式。

反义词

huī hóng

1、[狭隘]xiá ài

1.宽度小:~的山道。 2.范围小:她不愿意生活在~的小天地里。 3.(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不宏大:见闻~。心地~。~的生活经验。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