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脉缓灸

读音

jí mài huǎn jiǔ

同音字

拼音为jí的字 拼音为mài的字 拼音为huǎn的字 拼音为jiǔ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mai的字 拼音为huan的字 拼音为jiu的字

基础解释

比喻用和缓的办法应付急事。也比喻诗文在进行中,故意放松一笔,以造成抑扬顿挫之势。

详细解释

  • 【解释】:比喻用和缓的办法应付急事。也比喻诗文在进行中,故意放松一笔,以造成抑扬顿挫之势。
  •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要不急脉缓灸,且把邓老的庆撇开,先治她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以缓和的办法应付急事

按字解释

急:迫切,要紧。

脉:脉搏,动脉的跳动。

缓:平和,不紧张。

灸:烧,多指用艾叶等烧灼或熏烤身体某一部分的治疗方法。

词典解释

急脉缓灸-中华成语大词典

急脉缓灸
【拼音】:jí mài huǎn jiǔ
解释
比喻用和缓的办法应付急事。也比喻诗文在进行中,故意放松一笔,以造成抑扬顿挫之势。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对句不好,合掌。下句推开一步,倒还是急脉缓灸法。”
示例
要不~,且把邓老的庆撇开,先治她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
近义词
急脉缓受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以缓和的办法应付急事
英文
patiently attend to a grave problem

急脉缓灸-汉语大词典

急脉缓灸原指中医遇急促的脉象时治以缓和的灸法。比喻以和缓的方法对付急事。亦借喻在撰写诗文时,有意放松笔调,以造成顿挫之势。
●《红楼梦》第七六回:“对句不好,合掌。下句推开一步,倒还是急脉缓灸法。”亦作“急脉缓受”。受,通“授”。
●《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治病寻源,他这病源全在痛亲而不知慰亲,守志而不知继志,所以才把个见识弄左了。要不急脉缓受,且把邓翁的话憋开,先治他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三章:“白知时毕竟教书久了……懂得急脉缓受的方法,仍然有条不紊地说。”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要不急脉缓灸,且把邓老的庆撇开,先治她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引证

近代-文康-第二十五回-《儿女英雄传》:要不急脉缓灸,且把邓老的庆撇开,先治她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故事

近代-文康-第二十五回-《儿女英雄传》:要不急脉缓灸,且把邓老的庆撇开,先治她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造句

jí mài huǎn jiǔ

1、要不急脉缓灸,且把邓老的庆撇开,先治她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组词

近义词

jí mài huǎn jiǔ

1、[急脉缓受]jí mài huǎn shòu

比喻用和缓的办法应付急事。也比喻诗文在进行中,故意放松一笔,以造成抑扬顿挫之势。同“急脉缓灸”。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