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君主的官吏。
《国语·越语下》:“﹝ 吴王 ﹞信谗喜优,憎辅远弼,圣人不出,忠臣解骨。”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毕迁官》诗:“忠臣词愤激,烈士涕飘零。”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南都二墓》:“吾夫为国死,为忠臣;吾子为父死,为孝子。天下妇人好夫好子,无出我右。”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咱这去,本也不是做忠臣充孝子去的!”
忠臣忠臣ㄓㄨㄥ ㄔㄣˊzhōnɡchén舊指對君主不懷二心的官員,後借指為國家盡心效力的人。[例]~出於孝子之門。
忠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忠臣ㄓㄨㄥ ㄔㄣˊzhōng chén奸臣奸臣、奸賊奸賊忠君愛國的臣子。《文選.陸機.辯亡論上》:「雖忠臣孤憤、烈士死節,將奚救哉!」《三國演義.第九回》:「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