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事理的必然归向。
《战国策·齐策四》:“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
必定要做到。表示意志的坚决。
《汉书·蒯通传》:“ 孟賁 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后因以借指童子。 宋 叶适 《始论一》:“故以一取百,帝王之虑也;以一取十,伯强之虑也;以一取一,必至之虑也。”
必至1.指事理的必然归向。
●《战国策·齐策四》:“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
2.必定要做到。表示意志的坚决。
●《汉书·蒯通传》:“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
后因以借指童子。
●宋叶适《始论一》:“故以一取百,帝王之虑也;以一取十,伯强之虑也;以一取一,必至之虑也。”
事有必至備註頻2書中國成語大辭典、實用分類學生成語辭典(上)(下)號FL00000041929
bì zhì
1、由此夜夜必至,每与阖户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