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辟

读音

zhǐ bì

同音字

拼音为zhēng的字 拼音为pì的字 拼音为zheng的字 拼音为pi的字

基础解释

谓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后汉书·儒林传下·蔡玄》:“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録者万六千人,徵辟并不就。”五代 齐己《闻沉彬赴吴都请辟》诗:“长讶高眠得稳无,果随徵辟起江湖。”金 王若虚《谬误杂辨》:“谢安 初不就徵辟,夫人 刘氏 见家门富贵而 安 独静退,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话説自 汉 以前,人才只是举荐徵辟,故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之名,其高尚不出,又有不求闻达之科。”章炳麟《箴新党论》:“郭林宗 以在野之士昵邇公卿,虽不应徵辟,终不出於浮华竞名之域。”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徵辟-中華語文大辭典

徵辟征辟ㄓㄥ ㄅ丨ˋzhēnɡbì〈書〉任命平民為官。朝廷召之稱「徵」,三公以下召之稱「辟」。[例]學通五經,門徒常千人,其著錄者萬六千人,~並不就(《後漢書•卷七十九•儒林列傳•蔡玄》)。

徵辟-辞源3

【徵辟】徵召未仕的士人爲官。或稱朝廷詔聘爲徵,三公以下請召爲辟。後漢書七九 蔡玄傳:“學通五經,門徒常千人,其著錄者萬六千人。徵辟并不就。”晉書 王裒傳:“於是隱居教授,三徵七辟皆不就。”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