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酬失

读音

dé bù chóu shī

同音字

拼音为dé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chóu的字 拼音为shī的字 拼音为de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chou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基础解释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详细解释

  • 【解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 【出自】:《后汉书·西羌传论》:“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关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按字解释

得:得到(跟“失”相对)。

不: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用法上跟“得”相反。

酬:偿。抵偿;赔偿。

失:失掉;丢掉(跟“得”相对)。

词典解释

得不酬失-中華語文大辭典

得不酬失得不酬失ㄉㄜˊ ㄅㄨˋ ㄔㄡˊ ㄕdébùchóushī得到的比失去的少。也作「得不補失」、「得不償失」。[例]他因小失大,真是~。

得不酬失-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得不酬失ㄉㄜˊ ㄅㄨˋ ㄔㄡˊ ㄕdé bù chóu shī形容做一件事所付出的功夫太多,而得到的成果太少。《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論曰》:「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狀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也作「得不酬失」、「得不償失」。

出处

《后汉书·西羌传论》:“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关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引证

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又集群臣大议,公卿雷同不敢异,唯户部侍郎杨瑒以为籍外取税,百姓困弊,得不酬失。

故事

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又集群臣大议,公卿雷同不敢异,唯户部侍郎杨瑒以为籍外取税,百姓困弊,得不酬失。

造句

组词

近义词

dé bù chóu shī

1、[得不偿失]dé bù cháng shī

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2、[因小失大]yīn xiǎo shī dà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反义词

dé bù chóu shī

1、[乞浆得酒]qǐ jiāng dé jiǔ

讨杯水喝,却得到了酒。比喻得到的超过所要求的。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