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奴隶。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而子及主俱为奴僕,来归於 吴 ,岂不鄙乎!”《汉书·公孙弘等传赞》:“ 卫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三国志·魏志·杨俊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僕者凡六家, 俊 皆倾财赎之。”
旧时在主人家从事贱役者的通称。
唐 杜甫 《赠毕四曜》诗:“才大今诗伯,家贫苦宦卑。飢寒奴僕贱,颜状老翁为。” 清 孙枝蔚 《哀纤夫》诗:“牵船復牵马,受笞手中鞭。不如为奴僕,犹得主人怜。”
奴僕
奴仆núpú名旧时在主人家里从事杂役的人(总称)。
nú pú
1、[仆从]pú cóng
旧时指跟随在身旁的仆人,现比喻跟随别人,自己不能做主的人或集体:~国家。
2、[奴婢]nú bì
男女奴仆。太监对皇帝、后妃等也自称奴婢。
3、[奴才]nú cai
1.家奴;奴仆(明清两代宦官和清代满人、武臣对皇帝的自称;清代满人家庭奴仆对主人的自称)。 2.指甘心供人驱使,帮助作恶的人。
4、[奴隶]nú lì
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也喻指深受残酷压迫和剥削的人。
5、[跟班]gēn bān
1.随同某一劳动集体或学习集体(劳动或学习):~干活儿。~听课。 2.旧时跟随在官员身边供使唤的人。也叫跟班儿的。
1、[主人]zhǔ rén
1.接待宾客的人。2.财物或权利的所有者。3.旧称雇佣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