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记》卷八引《荆州图副记》:“天门角上石生倒垂下一竹拂,谓之天帚。”因以称山野倒拂的树木为天帚。
元 张养浩 《田居自和》诗之二:“山展野屏随地远,风挥天帚扫云空。”
天帚
唐梁载言《十道志》卷下:“澧州嵩梁山今名石门,永安六年,自然洞开,玄朗如门,高三百丈。角上生竹,倒垂下拂,谓之天帚。”按:《太平御览》卷九六二引《永嘉记》云:“阳屿仙山有平石,方十余丈,名仙坛。有一筋竹垂坛旁,风来辄扫拂坛上。”又引《风土记》云:“阳羡县有袁君家坛,边有数枚大竹,枝皆两两下垂,如有尘秽,则扫拂坛上恒洁净。”皆天帚之属。《述异记》卷下云:“葭萌县有玉女房,昔有玉女入此石穴,前有竹数茎,下有青石坛,每因风自扫此坛。”五代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三云:“神女坛,坛侧有竹,垂之若彗。有槁叶飞物著坛上者,竹则因风而扫之,终岁莹洁不为所污。”亦所谓天帚也。
天帚《初学记》卷八引《荆州图副记》:“天门角上石生倒垂下一竹拂,谓之天帚。”因以称山野倒拂的树木为天帚。
●元张养浩《田居自和》诗之二:“山展野屏随地远,风挥天帚扫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