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

读音

dà yì

同音字

拼音为dà的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da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基础解释

1.犹大邦。殷 周 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书·武成》:“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 周。”《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于大邑 周。”杨伯峻 注:“甲文中有‘大邑 商’‘天邑 周’之辞。金文中亦有‘大邑 周’之辞,不仅别人尊之如此称呼,自称亦如此(‘大邑’即‘天邑’)。” 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3.大的都邑或都会。《书·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 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建天京于金陵论》:“通都大邑,无非名胜之区;建极绥猷,必择建都之地。”

详细解释

  1. 犹大邦。

    殷 周 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书·武成》:“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 周 。”《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于大邑 周 。” 杨伯峻 注:“甲文中有‘大邑 商 ’‘天邑 周 ’之辞。金文中亦有‘大邑 周 ’之辞,不仅别人尊之如此称呼,自称亦如此(‘大邑’即‘天邑’)。”

  2. 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3. 大的都邑或都会。

    《书·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 洛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建天京于金陵论》:“通都大邑,无非名胜之区;建极绥猷,必择建都之地。”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大邑-辞源3

【大邑】㊀古稱王畿、侯國、大夫采地曰邑;尊稱爲大邑。書 武成:“用附我大邑 周。”左傳 襄三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後並爲城市的泛稱。如通都大邑。㊁縣名。今屬 四川省。漢爲 蜀郡 江原縣地,晉以後爲 晉原縣,唐 咸亨二年分置 大邑縣。因邑廣大,故名 大邑,其地出瓷器。唐 杜甫 杜工部草堂詩箋二五 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盌:“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 錦城傳。”參閲 太平寰宇記七五 邛州 大邑。

大邑-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大邑ㄉㄚˋ ㄧˋdà yì①大城鎮。如:「通都大邑」。《書經.多士》:「今朕作大邑于茲洛,予惟四方罔攸賓。」②大國。《孟子.滕文公下》:「紹我周王見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dà yì

1、彭州龙门山,邛崃天台山,大邑西岭雪山。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