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词。
唐 宋 人作词,初无定式,多自己谱曲,亦可改动旧调创制新调。后人作词,须按照已有词牌之字句定额、声韵安排等格式,故称填词。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卷三二引《艺苑》:“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 柳三变 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 清 龚自珍 《金明池》词:“按拍填词,拈簫谱字,白日销磨无绪。” 郁达夫 《题刘大杰诗词稿后》诗:“立志勉追 刘禹锡 ,填词漫学 贺方回 。”
元 明 以来曲剧,亦须按曲牌选用字词,进行创作,故亦称填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 高则诚 、 王实甫 诸人, 元 之名士也,舍填词一无表见。使两人不撰《西厢》、《琵琶》,则沿至今日,谁復知其姓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前人呼製曲为‘填词’。填者,‘布’也,犹棋枰之中,画有定格,见一格布一子,止有黑白之分,从无出入之弊。”
tián cí
1、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
tián cí
1、[殷红]yān hóng
带黑的红色:~的血迹。~的鸡冠子。
2、[拘谨]jū jǐn
(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他是个~的人,从不和人随便谈笑。
3、[通俗]tōng sú
浅显易懂,适合一般人的水平和需要:~化。语言~。~读物。
4、[冰冷]bīng lěng
1.很冷:手脚冻得~。不要躺在~的石板上。 2.非常冷淡: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