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里吐出。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血人于牙,不肯吐口。”
开口说话。多用于表示同意、提出要求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总论》:“多方説合,始得从傍劝解,而尸亲仍未尝吐口也。”《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任他那上司百般的牢笼,这事他絶不吐口应许。” 浩然 《石山柏》:“那时候,领导上很器重他,他 石山柏 只要要求脱产,出去就是区委书记,如今当个县长没问题;他呀,就是不吐口。”
吐口ㄊㄨˇ ㄎㄡˇtǔ kǒu透露口風。《金瓶梅.第三七回》:「這婆子見他吐了口兒,坐了一回,千恩萬謝去了。」
吐口-汉语大词典吐口1.从口里吐出。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血人于牙,不肯吐口。”
2.开口说话。多用于表示同意、提出要求等。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总论》:“多方说合,始得从傍劝解,而尸亲仍未尝吐口也。”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任他那上司百般的牢笼,这事他绝不吐口应许。”
●浩然《石山柏》:“那时候,领导上很器重他,他石山柏只要要求脱产,出去就是区委书记,如今当个县长没问题;他呀,就是不吐口。”
tǔ kǒu
1、我们必须让嫌疑犯吐口。
tǔ kǒu
1、[封口]fēng kǒu
1.(~儿) 2.封闭张开的地方(伤口、瓶口、信封口等):这封信还没~。腿上的伤已经~了。 3.闭口不谈;把话说死不再改变:他没~,还可以商量。人家已经封了口,没法儿再谈了。 4.信封、封套等可以封起来的地方:信件的~要粘牢。